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2~3:例1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笔算 3、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查看全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

查看全文>>>

0的运算 教学内容:p5:例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x|k | b| 1 . c |o |m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 一个数乘0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查看全文>>>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

查看全文>>>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查看全文>>>

图形的平移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

查看全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

查看全文>>>

总复习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答案蚂蚁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