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教案课件,也能避免老师漏掉一些重点内容。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 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 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本案例由胡文谦提供)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 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 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本案例由胡文谦提供)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的习题,发现有何类似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画角


画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文,希望“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