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

篇一:四年级优生辅导计划 一、学情分析 1、帮扶的学生有:李新元、韩湘玉、张成瑞、江力全等 2、学习习惯较好,能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勤学好问,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强; 3、课堂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 4、基本上掌握了一定英语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5、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二、帮扶措施 1、课堂上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阅读量; 2、加强基础知识与交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3、对个别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5、在每一次的检测练习中,注重对优生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6、多沟通、多鼓励、多关心、多辅导 三、预期效果 通过培优工作,争取使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更拓展,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及应考能力全面提高。 篇二:四年级优生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优等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整个班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优生辅导的具体计划。 二、辅导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辅导对象 吴思宇 刘鹏博 郭延鹏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3.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垂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2、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包括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数学思考包括

探索垂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并通过“做数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

解决问题包括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情感与态度包括

让学生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趣味,获得发现的喜悦。

鼓励学生感想敢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垂直的定义以及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把整堂课分为课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创新四个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设立了预习导航,准备了大量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马路、篱笆、小棒等实物形象,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组图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到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合作探究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合作探究分为垂直的定义、课堂练习、试试身手、垂线性质、你来当老师、走进生活五个小版块。其中,垂线的定义鼓励学生自己概括,并积极与大家交流。课堂练习梯度明显,答案灵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试试身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容易发现垂线的性质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f132.com]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f132.com]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距离怎么确定?可以画线段表示,“可以用 1厘米代表 50米”,150米便可以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 (2)比较各个平面图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欲望。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课件出示例1第1个图)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课件出示后面两幅图)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课件出示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 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课件出示: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教学过程: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

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

查看全文>>>

总复习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 )米 (1)尝试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查看全文>>>

课型:

实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科书第48页的菜谱。

1、了解每份菜的营养含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照下面一张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指标,对教材中列出的3份菜谱是否合乎营养标准进行评判。

每份菜中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如下表:

编 号

菜 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炖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2、得出结论:从脂肪和热量两个角度进行判断的饿结果是: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

二、自己动手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菜肴。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10种菜肴,从中选出三种进行搭配,设计出合格的营养配菜方案。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搭配,然后把方案填写在表格中。

三、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

1、把全班学生所有的配菜方案罗列出来,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2、根据大家的这些方案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方案。

3、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四、建议。

1、了解一下班上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的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饮食中获得的热量应该达标,脂肪的摄入不要超标,应当均衡营养,挑食、偏食的习惯,等等。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