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特级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

特级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7个呢?8个呢?
方法一:画6个点,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F点,即10+5=15(种)(课件在图下面展示需再加的5条)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条数刚好与原来的点数相同。
4、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5、知道了规律,让学生尝试写出10、100个车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四、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按一定的顺序数对于数线段来说很重要,其实它对于数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也同等重要,所以以后不管在数什么图形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才不会重复和遗漏,记住了吗?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 不重不漏
点的位置: 3+2+1=6 线段的长短: 3+2+1=6
5个站,车票总数: 4+3+2+1=10
6个站,车票总数: 5+4+3+2+1=15
7个站,车票总数: 6+5+4+3+2+1=21
8个站,车票总数: 7+6+5+4+3+2+1=28

fwR816.cOm同步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数图形的学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一课的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汇报,板书:(1)什么是学问?(2)数什么图形?(3)数的方法是什么?(4)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
2、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看,这时鼹鼠在干什么?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洞。而且他打的洞还有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带着问题(1)鼹鼠钻洞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画出示意图。(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两个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6分钟左右自学。自学后站起来,想一想,怎样组织好语言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预习:每个组员分别说说鼹鼠逃生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3、全班预习反馈:
指名汇报。
点拨;(1)、数的方法:2种。第一种是抓线段数:也就是按照基本线段、二合一线段、三合一线段来数。第二种是抓点数:就是从一点出发,能数出几条线段,再依次从下一点出发,依次数。同时板书计算的方法。3+2+1=6 3×4÷2=6(不出现可以不讲)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有序思考,从而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板书: 有序思考
三、巩固方法,发现规律:
1、小鼹鼠非常高兴,同学们这么聪明,她只打了4个洞口,你们就帮助他找出了10种逃生的线路。他太高兴了。于是,他又想,我如果再接着打一个洞口,现在又会有多少种逃生路线呢?
2、学生动笔画一画。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投影)反馈方法。指2名学生讲。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计算方法。
5、自己选择一种方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6、哇,小鼹鼠太高兴了。他想,现在我钻了5个洞口,就有15种逃生路线了。那我如果钻6个洞口呢?同学们,你们还能知道这只勤劳的小鼹鼠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吗?动笔做一做。
7、反馈。
8、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算式,你能说一说,如果鼹鼠钻7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呢?
9、汇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10、运用规律计算计算:8个洞口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知识)和收获(情感)
2、课堂检测:小鼹鼠钻了9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3、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去感受数学、热爱数学吧!
4、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数洞口的题目,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数角,数三角形等等)教师举例子:大连到夏家河子买单程车票,得准备多少种不同面值的车票?
课堂板书:
数图形的学问
1、图形? 有序思考——发现规律 抓点数 抓线数
2、怎么数? 4个 3+2+1=6(条)
5个 4+3+2+1=10(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7个呢?8个呢?

方法一:画6个点,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F点,即10+5=15(种)(课件在图下面展示需再加的5条)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条数刚好与原来的点数相同。

4、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5、知道了规律,让学生尝试写出10、100个车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四、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按一定的顺序数对于数线段来说很重要,其实它对于数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也同等重要,所以以后不管在数什么图形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才不会重复和遗漏,记住了吗?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 不重不漏

点的位置: 3+2+1=6 线段的长短: 3+2+1=6

5个站,车票总数: 4+3+2+1=10

6个站,车票总数: 5+4+3+2+1=15

7个站,车票总数: 6+5+4+3+2+1=21

8个站,车票总数: 7+6+5+4+3+2+1=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

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7个呢?8个呢?

方法一:画6个点,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F点,即10+5=15(种)(课件在图下面展示需再加的5条)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条数刚好与原来的点数相同。

4、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5、知道了规律,让学生尝试写出10、100个车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四、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按一定的顺序数对于数线段来说很重要,其实它对于数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也同等重要,所以以后不管在数什么图形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才不会重复和遗漏,记住了吗?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 不重不漏

点的位置: 3+2+1=6

线段的长短: 3+2+1=6

5个站,车票总数: 4+3+2+1=10

6个站,车票总数: 5+4+3+2+1=15

7个站,车票总数: 6+5+4+3+2+1=21

8个站,车票总数: 7+6+5+4+3+2+1=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
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7个呢?8个呢?
方法一:画6个点,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F点,即10+5=15(种)(课件在图下面展示需再加的5条)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条数刚好与原来的点数相同。
4、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5、知道了规律,让学生尝试写出10、100个车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四、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按一定的顺序数对于数线段来说很重要,其实它对于数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也同等重要,所以以后不管在数什么图形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才不会重复和遗漏,记住了吗?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 不重不漏
点的位置: 3+2+1=6 线段的长短: 3+2+1=6
5个站,车票总数: 4+3+2+1=10
6个站,车票总数: 5+4+3+2+1=15
7个站,车票总数: 6+5+4+3+2+1=21
8个站,车票总数: 7+6+5+4+3+2+1=2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7个呢?8个呢?

方法一:画6个点,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F点,即10+5=15(种)(课件在图下面展示需再加的5条)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条数刚好与原来的点数相同。

4、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5、知道了规律,让学生尝试写出10、100个车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四、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按一定的顺序数对于数线段来说很重要,其实它对于数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也同等重要,所以以后不管在数什么图形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才不会重复和遗漏,记住了吗?

板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有序 不重不漏

点的位置: 3+2+1=6 线段的长短: 3+2+1=6

5个站,车票总数: 4+3+2+1=10

6个站,车票总数: 5+4+3+2+1=15

7个站,车票总数: 6+5+4+3+2+1=21

8个站,车票总数: 7+6+5+4+3+2+1=2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近似数


第 8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拼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习提纲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哪几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哪几类?

4、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二、展示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三、反馈检测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请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美丽图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一文,希望“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范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特级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