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片断)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案例由郑继提供)

fwR816.cOm同步阅读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和估算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5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第1、2小题,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感受口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意义;经历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师:在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25元一张的篮球赛门票,买3张一共要多少钱?
教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能解决,这是求3个25元是多少元,用25×3就知道了。
教师:会算25×3吗?
学生:我们会笔算25×3。
教师:可是笔算25×3需要笔和纸呀,看看图上这个小朋友,他有笔和纸吗?引导学生观察图后,发现确实没有纸和笔,这时学生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比如向别人借纸和笔等。
教师:同学们想这些办法也可以,但是如果周围的叔叔阿姨都没有纸和笔呢?也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来慢慢地进行笔算。所以,我们只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还不够,生活中还要求我们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教学中紧密联系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口算不需要纸和笔,因此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学生对口算产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
教师:怎样口算25×3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估计学生结合笔算方法,能提出5×3=15,20×3=60,60+15=75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还有别的方法没有?”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出20×3=60,5×3=15,60+15=75的口算方法。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口算方法板书如下:第一种方法:5×3=15,20×3=60,15+60=75。第二种方法:20×3=60,5×3=15,60+15=75。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哪些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两种算法都是把25分成20和5,再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两次的乘积加起来。
教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根据两种算法的对比,能分析出第一种算法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而第二种算法刚好相反,是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个位上的数去乘。
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一些呢?学生受笔算的影响,可能觉得第一种算法好一些?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这种算法和我们笔算是一样的。
教师:可是生活中经常用第二种口算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如果讨论出来了,教师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讨论不出来,则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下面按第二种情况设计。
教师: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口算时大数不出错;从高位算起,从第一步就可以估计出大约要用多少钱,并能保证大数不出错,所以人们经常用到从高位算起的口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种口算方法算一算15×3和2×27。
学生口算完后,集体订正答案,特别关注做错的学生错在什么地方。选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分析,并让做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通过学生口述口算过程,深化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探讨口算方法。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所以对口算方法的理解是不困难的。讨论的重点一是集中在两种口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通过这方面的讨论沟通两种口算方法的联系;二是突出口算中的进位问题,这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讨论让学生找出多种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都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了吗?
学生:能。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下面各题。28×32×2717×532×35×15
学生口算。
教师:这些题哪些容易口算一些,哪些难一些?
学生:32×3容易一些,其他的题目都比较难。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32×3不进位,其他的题目都要进位。
教师:大家都觉得进位是一个难点,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学生回答后,请同学们集体订正答案,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完成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算出后面书的总价的?学生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也可以找一些巧妙的算法,比如在算各本书的总价时可用24×2,算6本书总价时可以用24+48,算8本书总价时可以用48×2。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不但要学会口算方法,还要学会巧妙地口算,这样才算得快、算得巧。下面我们就来比赛,看哪个同学算得又快又对。
多媒体课件出示:夺红旗(不抄题,只把口算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图51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并且给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让这些学生介绍口算经验。
[点评:这个巩固过程经历了“口算——巧妙地口算——又对又快地口算”的过程,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掌握一些口算技巧,进一步熟悉口算方法,提高学生对口算的掌握水平。]
(重庆江津市路平)
口算和估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5页例2,第66页“议一议”,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通过口算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上出现足球和乒乓球拍,并且标明“足球每个92元”,“乒乓球拍每副30元”。
教师:买20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买39个足球大约要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回答,买20副乒乓球拍要用 30×20=600(元),买 39个足球大约需3600元。
教师:你是怎样口算30×20的?
学生:想 3×2=6,然后在6的后面添两个0。
教师:怎样估算买39个足球需要的钱呢?
学生:把39看作40,把92看作90,因为90×40=3600,所以买39个足球大约需要3600元。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口算与估算。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估算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原有相关知识的记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来主动学习新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购买体育用品的问题,下面我们继续购物这个话题,不过这次购物可不是买一些小东西,而是去买一件大商品,这是什么商品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些商品房的图片。
教师:知道老师要买什么了吗?(学生:房子)对了,老师想买一套住房,在房交会上我看中了两套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能帮助老师算一算这两套房子各要多少钱吗?我们先来看第一套,要算这套房子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学生:900×80,因为需要80个900元。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可以借鉴前面30×20的口算方法来思考。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
学生 1:因为 900×80=(90×10)×80,而90×80=7200,所以900×80=72000。
学生2:因为900×8得72个百,就是7200,900×80的得数是900×8的得数的10倍,所以是72000。
学生3:9×8=72,然后再在72后面添3个0,就是72000。
教师:同学们这些想法都不错。900×8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9×100×8×10=9×8×100×10=9×8×1000,也就是说。把0前面的两个数相乘以后,再把它的积扩1000倍就行了。
教师:同学们会口算这样的题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60×300,300×40,70×700,400×80。
学生口算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指导学生按第66页上的方式对口令。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继续由购房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持内容的一致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与准备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中主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口算基础来探讨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由于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前面的口算方法来思考,在鼓励学生的多种想法的基础上归纳出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师:前一套住房的总价同学们帮老师算出来了,真感谢你们!老师想麻烦你们再帮老师算一算后面一套住房的总价,愿意再一次帮助老师吗?
学生:愿意。
教师:算第二套住房总价的式子怎样列?
学生:617×78。
教师:会计算吗?
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过。
教师:不要紧.老师不要求你们像上一套住房那样帮教师精确地算出需要多少钱,因为这套住房老师还没有确定要还是不要,所以你们帮助老师算出大约需要多少钱就行了。
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回答准备怎样估算。
学生:可以把617元看作600元,78 m2看作80 m2来估计。
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来算。
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套房子的总价了吗?
学生:这套房子大约需要48000元。
教师:在把这个答案写在算式后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教师: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用教师不需要准确的总价的方式,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估算方法的探讨中,尽可能地突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估算相同的地方,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3.教学“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5×510?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的方法,如把510看作500, 45看作50来估算;把510看作500,45看作40来估算。
教师: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
学生估算出的结果分别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
教师:怎么会差异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这是由于45的“ 5”是一个中间数,离40和50都比较远? 10×49的结果是多少呢?
学生:也是25000。
教师:510×45和510×49的估算结果都有可能是25000,你觉得这个结果接近于哪个算式的精确值呢?
引导学生说出接近于510×49。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数49比因数45更接近50。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是从更深的层次来讨论估算的问题,这样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从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6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3~6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小结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画角


画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一文,希望“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和射线”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