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国土面积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国土面积。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那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的几大因素?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国土面积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fwr816.coM编辑分享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我国国土面积的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国土面积 大数的改写2、出示中国地图。(并多媒体演示中国地图)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 0000平方千米。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多媒体出示四个数据:(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 0000平方千米。(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学生活动: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并说出数据的特点。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960 0000=960万45 0000=45万166 0000=166万10 0000=10万122 0000=122万100 0000 0000=100亿3 0000 0000=3亿

学生活动:生先读出来,再改写。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归纳大数改写的基本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位后面有几个0?亿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亿的数位后面有几个0? 学生讨论后,由学生自己概括改写方法

(多媒体演示结论)

结论: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八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2、海洋资源。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父母说一说,并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收集生活中的大数,练习改写。

八、布置作业

1、 教材第9页的1、2题

2、 思维训练:伦敦2001年人口约7188000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该是多少?

九、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大数的改写

960 0000=960万45 0000=45万166 0000=166万10 0000=10万

122 0000=122万

100 0000 0000=100亿3 0000 0000=3亿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
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
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
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小组讨论:1. 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2. 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温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

课的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在纸条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北京和哈尔滨的温度。记录完成后,我让学生找出最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从而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有趣的记数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计的用途?2、它由几部分组成?3、温度计上的刻度怎样排列?通过实物与投影结合来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2)、实践活动: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度数,同时让学生用双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3)、画图活动:让学生在温度计图片上画出北京和哈尔滨的刻度,并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充分体了温度的差异与读出度数的差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强化了教学的关键点。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负数

“生活中除了气温,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会联系生活说出见到的负数。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开阔了视野,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四、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学们对负数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说课完毕,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10个10000是多少,
10个100000是多少,
10个1000000是多少
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
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
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
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
1. 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 ,
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
的原则。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 数到一亿。
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
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
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
5.十万里有( )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
一千万有( )一百万
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
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三、总结
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
四、学生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十万里有(10 )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10 )个十万
一千万有( 10)一百万
一亿里有(10 )个一千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重点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 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国土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第9、1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四.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国土面积”一文,希望“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国土面积”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