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稳如泰山还是脆如薄纸,从日常的一此小事情就可以检验。如果因为谁和谁好,谁和谁亲近一此啦,谁想独占谁的便宜啦而斤斤计较的话,那这样的友谊是太脆弱了呢?哪还有友谊天长地久了呢?

本书主要讲了三个爱吃丸子的小女生组成了丸子军团。她们分别给自己取了很有趣的代号。可是,三个人的关系有点微妙哦,谁偏向了谁,你又在背后说了她的坏话这此可真是大问题。后来是困难使她们连在一起,也许如何应付困难都不是她们的强项,但这三个小女生一起来应付困难就好多了。因为友情使她们不再孤单和害怕,也明白了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

三个好朋友来一相处会比两个朋友相处麻烦一些,也更能够考验朋友与朋友之间交往的耐性。

或许经过了一系列的烦恼,会明白朋友之间友情的珍贵,也体现出了得朋友难,失朋友易这句话。

查看全文>>>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写的《故乡》里节选的。读完后我的感想很深,让我对鲁迅产生了一种同情。

课文主要写了闰土与一位富家小少爷鲁迅的交往。与这位富家小少爷来比闰土是穷苦农民的儿子,但是,小少爷鲁迅知识浅薄,从不知道天下各种的稀奇事。而闰土却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但是鲁迅家很富裕,他是独生子,父母很疼他所以导致他像井底之蛙一样,只能看到一块四角的天空。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回忆起。记得我有个表妹,他的生活虽然没有鲁迅那么富裕。因为她也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非常宠她。他时常生活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不知道世界有什么稀奇事。而他那些同学朋友却自由自在。

我觉得鲁迅虽然富裕,但他能跟贫穷家庭的闰土做朋友,建立了深厚的交情,鲁迅和别人那样看不起穷人,还非常想拥有闰土现在的生活。

读了《少年闰土》不仅让我产生了对鲁迅的同情,更重要的是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启示:社会给了我们这么多途径去认识,去结交朋友,我们不能把自己锁在一个这么小的范围里,我们要努力让自己认识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稀奇事。

河源市市二小小学6年级 廖汝婷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量开口向上、向下和边不够长的角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 多媒体课件、红领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图片、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达到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平缓,一个陡峭。 2、师问:如果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 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接着问:用什么去量?从而引出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老师引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 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说有数字,不管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是从0到180;还有同学发现在量角器下方的中间有一个点…… 3、课件自动播放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内刻度及外刻度。(课件出示) 4、读写: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 5、练习:写出下列各角的度数的练习,同时强调在书写角的度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探”(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图片(50度),先让学生猜这个角的度数,再照样子量出这个角的度数。 2、让学生汇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

查看全文>>>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 学生:是90÷2=45(度)。 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 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 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 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 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数。 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 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

查看全文>>>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 学生:是90÷2=45(度)。 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 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 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 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 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数。 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 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头呢?

师:他说我怎么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说这条线一直在往左边不断的怎样教师用手势比划延长?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怎么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