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2024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为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定义),三角形的构成要素及特征,还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以及三角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概念的深化,引导学生从直感层面把握三角形向关系层面把握三角形,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并渗透了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并增加了直角三角形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63~6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知道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过程,在分类中体会每一类三角形角的特点;发现边的特点。渗透集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四、 教学难点 发现三角形角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请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三角形(出示形态各异的三角形)这么多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根据什么分类?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生:根据角的特点、根据边的特点。 (二)探索新知 1.按角分类 (1)师:分好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2)师:你能根据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3)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3类,那么如果三角形的个数增多,还是按角分类,应分为几类呢? 小结:不管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只要按角分类就只分为这3类。 师:既然这样,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每一类三角形和三角形这个整体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4)猜一猜: 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根据什么理由判断的? ①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钝角。它是什么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会不会有2个钝角? 小结:看到一个钝角,我们能确定它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②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它是什么三角形呢?一个三角形中会不会有2个直角? 小结:看到一个直角,我们能确定它一定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它是什么三角形? 小结:看到一个锐角,我们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角是锐角,因此看到一个锐角,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查看全文>>>

编写意图 本页主题图由两幅图组成,一幅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埃及金字塔,一幅是具有现代气息的跨河大桥。教材安排这样两幅图,可以达到以下作用。 (1)让学生徜徉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感受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气息,唤起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 (2)借助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感受三角形的特点,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 教学建议 (1)用好主题图。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 课中,可以先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在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特点的同时,初步感受金字塔的构成。 然后出示大桥图片,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桥,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再让学生从大桥中找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在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大桥中的作用,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手口一致地描绘三角形。 找主题图中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不同形状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编写意图 (1)教材先通过“画一个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然后把学生对三角形的了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本质的理解,方便教师调整教学。 (2)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材采用发生式定义方式介绍了三角形的概念,并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体会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3)为了便于表述,教材介绍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还借助小精灵“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4)“做一做”意在巩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能根据给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五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第22~25页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第二段通过第26~27页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第28~29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第30~32页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第五段第33~34页单元练习。全面整理知识,突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关于边和角的性质。 教材中的思考题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知识。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雪花图案的方法和埃及的金字塔,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 “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22页例题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三个层次编写:首先呈现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照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然后安排学生想办法做每人至少“做”一个三角形并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最后讲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在第一学段都曾经做过,现在学生还可能剪、折、拼……“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段细绳、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细绳、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2) 围三角形,体会两条边的长度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标准》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新课程里增加的教学内容,第23页例题教学这个知识。教材通过学生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练习三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f132.com]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范文资讯网 f132.com]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上节课给出地图,同学们能说出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如何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课题:绘出物体位置 2、说一说: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 (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上课就使孩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有关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距离怎么确定?可以画线段表示,“可以用 1厘米代表 50米”,150米便可以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 (2)比较各个平面图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欲望。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课件出示例1第1个图)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课件出示后面两幅图)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课件出示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 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课件出示: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教学过程: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

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3、汇报交流(课件展示数法) (板书:5个站,车票总数为:4+3+2+1=10(种) 问题二: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

查看全文>>>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 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生1: 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  (课件出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图) 3、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图) 师: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你能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吗?测量后你会发现什么? 生:通过测量发现,在直角三角形的三

查看全文>>>

课型:

实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科书第48页的菜谱。

1、了解每份菜的营养含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照下面一张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指标,对教材中列出的3份菜谱是否合乎营养标准进行评判。

每份菜中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如下表:

编 号

菜 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炖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2、得出结论:从脂肪和热量两个角度进行判断的饿结果是: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

二、自己动手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菜肴。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10种菜肴,从中选出三种进行搭配,设计出合格的营养配菜方案。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搭配,然后把方案填写在表格中。

三、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

1、把全班学生所有的配菜方案罗列出来,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2、根据大家的这些方案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方案。

3、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四、建议。

1、了解一下班上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的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饮食中获得的热量应该达标,脂肪的摄入不要超标,应当均衡营养,挑食、偏食的习惯,等等。

查看全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2024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