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感谢您的参阅。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⑴师:刚才我们探索的规律是从一些特别的算式来观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致。我们可验证一下。

⑵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第二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⑶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再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⑴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⑵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⑴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教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教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观察思考、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⑵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⑴先观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对比(略)

6、作业(略)

Fwr816.COm小编精选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二、了解计算器多媒体
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
学生:(略)
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好吗?
三、认识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号,还有等号。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四、教学
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课堂活动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在计算器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说说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认识掌握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本案例由杨露提供)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的简便运算(1)


加法的简便运算(1)
教学内容:p20: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加法的简便运算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三、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算式用了乘法交换律。
27+34=34+27 15×13=13×15
24×48=12×96 16×20=4×4×20
四、课堂小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4×25=100(人) 25×4=100(人)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 =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那样将它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那怎么办呢?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个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⑺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二、了解计算器多媒体
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
学生:(略)
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好吗?
三、认识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号,还有等号。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四、教学
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课堂活动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在计算器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说说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认识掌握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本案例由杨露提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一文,希望“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