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那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p9:例4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 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 2]
=96÷ [16×2]
=96÷ 32
=3

fwr816.cOM展读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 线段图 ●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圃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一2、3、4、5 B层:练习一2、4、5 C层:练习一2、4
第二课时(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理解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练习:做一做
三、0的运算
1.计算:6+0、6-0、6×0、6÷0
2.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
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练习二7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二2、4、9、11、12
B层:练习二2、4、9、11
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四则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
第四课时(例5)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租般问题(无浪费,则)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C层:练习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体系。
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掌握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那些容易错?
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三、四则运算
什么是四则运算?
有哪几种四则运算?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
每种运算都要注意什么?
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 =9(元)
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 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点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含有两级运算与只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 ,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点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
(本案例由王蜀川提供)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的习题,发现有何类似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的运算


0的运算
教学内容:p5:例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X|k | B| 1 . c |O |m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
一个数乘0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一文,希望“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括号的四则运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