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 > 导航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202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module 5 unit 1 i was two then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was,were,then,young ,old, short,long,hair。 (2)能用“they were young then . i was two then.谈论过去的状态。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was和were,来描述自己或他人过去与现在状态的变化。 能听懂、会读、理解课文大意。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亲人、老师和朋友。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be动词和它对应的过去式,正确使用人称和be动词,使其搭配正确。 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he/she was …then. they were…then. 三、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运用am,is,are和was,were, 来对比描述自己或他人过去与现在状态的变化。 四、教学用具:cd-rom,课件,多媒体,单词卡 五、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greetings 板出“am” “is” “ are”,让学生认读后,告诉学生,这三个单词又称作be动词。回忆并齐唱过去自编的chant:i用am,you用are,is跟着he, she, it;所有复数人称都用are。 revision some words t: before our class,let's play a game (和老师唱反调)。i say “big” and you say “small”. ok? ss : ok. t: big ss: small big—small fat—thin cute—naughty tall—short (通过游戏的方式对所学过的形容词进行复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presetation 1.let's chant.播放活动1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初步了解was. 教授was.(全班拍拍手一起chant) 2.(ppt出示一张小孩子照片,让学生猜一猜) t: who is that little girl? can you guess? ss: it's …. ss: it's you. t: yes. you are right. it’s me. (让学

查看全文>>>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查看全文>>>

unit4 at the farm of pep english from grade 4, book 4 teaching content: part a let’s spell teaching content analysis: unit4 at the farm has 6 periods. this lesson is the period3.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lesson is part a let’s spell. this part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 words which has letter combination “or”. and students should perceive and conclude the pronunciation rules of the letter combination “or”. students’ learning analysis: as the grade 4 students, they have learn the pronunciation of “ir”, “ur”, “ar”, “er” in the last several units. in this lesson, i will make a connection with “or” and “ir”, “ur”, “ar”, “er”.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l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 words which have letter combination “or”: /:/, /::/. l perceive and conclude the pronunciation rules of the letter combination “or”. l rea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that have letter combination “or”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

查看全文>>>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 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

查看全文>>>

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又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通过这个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寓言情景的体验,并通过朗读,讨论进入情境,悟到寓意。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活动的收获,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一、读题解题,理大意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读课题。  2.学习生字“揠”,猜“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来猜一猜,“揠”的意思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 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  3.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种田人急着想要禾苗快点长大,就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对概括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品读“着急”,感受“急” 这个种田人到底有多着急呢?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十分的渴望  (2)天天:每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是啊,昨天今天明天,每天都去看,就是——(手点住天天)天天去看,他是多么着急啊,谁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自己先试试。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二):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引读——可是一天,——生读后面的。  (1)小朋友,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长高了)  (2)

查看全文>>>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极企鹅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查找图片资料,结合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去探索神奇的地球。 二、重点、难道关键  1、了解企鹅,感受企鹅的可爱。  2、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老师出示南极的课件。 2、学生课件,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 7、学生认读生字:“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企鹅岛的数量与个头大小。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同桌合作学习。 (1)认读课文1~3自然段。 (2)、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 (3)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 (4)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结束课堂。 1、老师导言: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是否所有的企鹅都长得一样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学习本课的生字。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企鹅大陆尽管厘米有趣颈部帽子 嘴里毛驴捕食所以鱼鳞状 ·学生以各种形式地读生字。 ·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要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尊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查看全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

查看全文>>>

范文资讯网精选栏目推选:“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

以下的内容“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简短”是栏目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有教学教案写的越优秀,所呈现出来教学情况也会更好。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简短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

查看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202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