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彩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朗读感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进行“五彩池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同伴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简析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为什么呈现出各种色彩;第五自然段即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2、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国思维发展心理学家对我国小学生思维发展进行了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像一种侦察机构,监视着思维活动,它能促进或组织工作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心情低郁时则思路阻塞,缺乏创造性。四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情感不稳定,情绪波动大,但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教好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抓住兴奋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时,我们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进行学法指导,以“导”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遵循媒体组合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审美教育”、“技能教育”、“知识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泊船瓜洲》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桂林山水》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 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 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 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