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学设计。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学设计”,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
2、民歌的题材有几种? (课件)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或者范唱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3、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4、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课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山西民歌《茉莉花》 苏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
4、唱唱歌曲,并表演动作。
五、欣赏各种形式的《茉莉花》
《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曾经在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当地观众的喜欢。由此可见,《茉莉花》的魅力。
1、电子琴曲《茉莉花》
2、古筝曲《茉莉花》
3、萨克斯独奏《茉莉花》
六、小结:
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演绎这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领取体会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七、齐唱歌曲,下课。
八、 板书设计
优美芬芳的《茉莉花》
江苏民歌
亲切抒情 婉转柔美细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六、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樱花》
2、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了解一些歌颂花的歌曲,欣赏赞扬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樱花》
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三月竞相开放。乐曲《樱花》是根据日本同名歌曲改编的,乐曲表现了人们结伴同行、踏春赏花的愉快心情。我们一齐来唱一唱这首歌。
2、活动:
(1)播放几首有关于花的歌曲。
(2)课本上的几首歌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
(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在课本上将它们用线连一连。
(4)你还知道那些赞美花的艺术作品,说一说。
例:课本上《卜算子.咏梅》
三、小结:

fwR816.cOm同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环球采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红蜻蜓》

1、导语:简介日本。

2、欣赏或范唱歌曲《红蜻蜓》。

3、学唱二声部歌谱。

4、练习均匀的气息:每人准备一张纸条,放在嘴边,轻轻地吹纸条,使纸条保持一样的高度。

5、学唱二声部歌词。

(二)表现歌曲

1、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2、为歌曲的三段歌词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领唱、用哼鸣伴唱、合唱等。

(三)了解其他的日本民歌

教师播放录音或由教师、学生演唱熟悉的其他日本民歌。如《樱花》《拉网小调》等。 (四)板书设计:《樱花》《拉网小调》

(五)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并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2、创编节奏为《火车咔咔咔》伴奏。

教学目标:

1、感受《火车咔咔咔》的欢快情绪。

2、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第1—17小节旋律。

3、了解马林巴,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火车咔咔咔》

师:同学们好,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乐曲好象在表现什么情景?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

生:欣赏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一首表现火车行进的乐曲,名字叫《火车咔咔咔》。这是一首阿根廷的乐曲,是用马林巴这种乐器演奏的。有人知道什么是马林巴吗?

生:回答。

师:(出示图片)马林巴是一种敲击乐器,属于木琴的一种。木琴是由音条构成的,不同长度的硬木音条,按由长渐短的顺序并行排列在架子上。音条越长,音越低,相反,音条越短,音越高。一般木琴的音条下还装有共鸣器,用来增强音量。

马林巴与乐队用的木琴没有大的区别,为竖排式木琴,音条像钢琴的黑白键一样排成两列,用一对球形头的锤敲击。

木琴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一带,现在也用在管弦乐队和独奏中,增加了它的表现力。木琴的音色清脆,富有弹跳性,适于表现欢快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遍《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生:第二次欣赏乐曲。

(二)用节奏乐器为第1—17小节旋律伴奏

师:乐曲的第1—17小节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我们假定它为“火车”主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哼唱一下。

生:哼唱“火车”主题。

师:在这首乐曲中,打击乐器担任伴奏的声部非常突出,增添了乐曲的欢快的情绪,这也是阿根廷音乐的一种特色。现在,让我们试着用打击乐器为这段旋律伴奏。

生:用教师提供(或自制)的节奏乐器,按教科书提供的节奏谱为“火车”主题伴奏(也可自编节奏)。

(四) 表现音乐

师:阿根廷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阿根廷的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用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们以“火车”主题为一个独立的分段,分小组来设计表演,根据你们设计表演的内容,也可以为这段音乐重新起个名字。

生:分小组排练。

(1) 用“啦”演唱、乐器演奏或用节奏乐器伴奏。

(2) 乐器演奏、用节奏乐器伴奏、创编舞蹈或律动动作。

(3) 制作阿根廷的民族服装、帽子等,演唱、演奏乐曲。

(4) 为旋律填歌词演唱。如:“弹起伟大六弦琴,我们跳舞又歌唱。大家心里多欢畅,(嘿)歌声在飞扬”等。

师:同学们的设计非常丰富,现在请各组到前面来汇报表演。

生:分小组汇报表演,并评价。

(五)板书设计:火车咔咔咔

(六)课后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

2、学习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习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习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习,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习,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习,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新人教音乐四年级下册《花的旋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茉莉花》
2、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歌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请大家欣赏几首民歌.
民歌的题材有几种?(课件)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或者范唱)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1)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2)划拍唱-----难点纠正:
(3)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课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樱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及探索音乐的愿望。
3、启发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樱花的美、表达对樱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 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相辅。
2、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钢琴、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强调课堂的奖励规则,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师生口号:(师:快乐课堂,生:你我共创!)
二、 导入教学
1、 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引导学生边观察画面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动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樱花飘落的情景又可以进行热身运动!)
2、 引入樱花的介绍。
3、 引入歌曲的初步欣赏。
三、学习新课,展开主题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优美、抒情)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词。提醒学生哼唱时必须注意歌曲的情绪!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和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用投影仪出示任意几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播放歌曲《樱花》和《五木催眠曲》(这也是一首日本的都节调式歌曲),尝试品味日本特色音乐的韵味。
8、再次欣赏歌曲(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启发学生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四、深入拓展,评价验收
引导学生边听音乐的边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樱花的赞美和热爱;也可以谈谈欣赏歌曲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先展示组里认为较好的一种方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展示组里的其他方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雪绒花》,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教师简介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能为其伴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帅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 教师播放编排好的录音
2、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抢答出歌曲中唱的是哪种花?
3、 请学生介绍这几种鲜花。
二、连一连、画一画
1、 出示教科书第45页的图片。
2、 学生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他们的国花一一对应的画上连线。
3、 指名讲解。
荷兰—郁金香 俄罗斯——向日葵 日本——樱花
英国——玫瑰 美国——玫瑰 韩国——木槿花
………….
4、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欢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鲜花还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你们知道吗?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5、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资料:鲜花代表的意义
白菊——真理 无花果——争论 百合——重获快乐
山茶——可爱 柳树——坦白 紫罗兰——永恒之美
百合花——顺利、吉祥、百年好合
郁金香——爱的告白、富贵吉祥、真挚情感
康乃馨——健康、快乐、顺利
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
………….
2、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绘画作品
师:画家用线条、笔墨为我们展示了鲜花的蓬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用精妙的文字歌咏着各种鲜花。
3、 教师展示有关花的诗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各种各样的“花”,欣赏了有关花的绘画和诗句,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象,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述《东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选配音乐剧中主题音乐的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生:太好了,太好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是《东郭先生》的故事。
生(举手):这个故事我听过。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二、学生讲故事
阶段目标:让学生了解《东郭先生》这个故事的梗概。
生(起立到台前讲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众学生和老师鼓掌。
三、教师唱故事
阶段目标:完整地感受整个音乐剧的旋律。
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
生:(鼓掌)真有意思。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
生(高兴地笑):愿意,好,好!
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
阶段目标:为下节课的表演打下基础。
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生1: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
生2:有猎人。
生3:还有农夫。
生3:(笑着说)还有一头毛驴。
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
生1(想了想): 老师,我想扮演村庄里的大树。
生2:我们两个想扮演房子。
生3:我想扮演猎人的小猎狗。
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下节课我们就要表演这个小小音乐剧,我们今天已经分配好了角色,请大家回家各自准备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一幕。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平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
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 ×× | × × |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 × | × × |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 × × | 0 × |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
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
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
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习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
 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
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
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
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枪的声音。
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
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习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农夫:发生了什么事?
东郭先生: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
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
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
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
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
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学生齐唱《叙述者的歌》
师:你们设计得很好,通过前面的共同探讨,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了。你们的对话设计的很生动,动作也很协调。但是最后《叙述者的歌》唱得不够整齐,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生:大家都批评东郭先生分不清好人坏人。
师:对,这就要批评的语气,我们再来齐唱一遍!
三、完整地表演音乐剧的第四幕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合作,自己学会了第四幕的歌曲,并为故事编排了结尾,下节课我们就完整地表演这个音乐剧。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第四幕。
教学目标:演出第四幕,创编结尾。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音乐剧《东郭先生》第四幕。
教学难点:幕与幕之间的衔接,以及表演时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准备工作:演员带好道具在大幕的两侧站好,伴奏的同学拿好乐器。
场景:两个同学扮演大树,两个同学扮演房子,双手交叉搭好。
教师为学生钢琴伴奏。
主持人:由叙述者为大家主持。
第一幕: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表演一部音乐剧《东郭先生》。
学生各就各位,扮演场景。
叙述者:一天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开始伴奏。
东郭先生和毛驴上场。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教师开始伴奏,叙述者演唱第一幕《叙述者的歌》。
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得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
狼与东郭先生的对话:
狼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东郭先生说:“你快跑吧!”
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第二幕:
叙述者:东郭先生听了狼的甜言蜜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急忙把狼藏进了书袋里。
教师开始伴奏,学生演唱第二幕的歌。教师领唱,全体学生齐唱。唱完后教师播放《彼得与狼》片段。
猎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问:老先生,您看没看见一只狼从这里跑过去?
东郭先生:我没有看见(边说边坐在口袋上)。
猎人问: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东郭先生紧张地说:是书,都是书。
叙述者:猎人看看远方,向树林深处走去。
教师弹奏《放出老狼》的音乐,学生高兴地齐唱。
东郭先生:得意洋洋地看着袋子,晃着头。
第三幕:
叙述者: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
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这一段。
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东郭先生慢慢地说:我哪有什么吃的啊……
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东郭先生四下乱跑,狼在后面不停地追)。
学生活动: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拿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
第四幕:
叙述者: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
所有同学一起演唱歌曲。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农夫说:发生了什么事?
东郭先生说: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
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
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
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
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
教师弹琴伴奏,学生齐唱最后一段。
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述者: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表演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中国功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

生:武术。

师: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

生:因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

师:对了,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学生回答略。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生:好!

二、歌曲新授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很多学生跟着录音唱起来。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

生:4段。

师: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生:第3段!

师:为什么呢?

生: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生:好!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

生: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

生: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是第1段和第2段。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教师介绍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生:好。

学生演唱全曲。

三、欣赏民乐《武术》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少林少林》

2、欣赏《男儿当自强》

教学目标:更好的感受中华武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

三、 欣赏《少林少林》

谈谈你所知道的少林寺的故事。

四、感受与表现

师:刚才大家讲的、唱的都有些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

生:是的。

师: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生:电视、电影。

师:什么电影呢?

生:《黄飞鸿》!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

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四、小结

师:同学们,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只靠武术兴国可以吗?还要靠科技兴国,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美好而奋斗!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学设计”一文,希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