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2024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 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 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 教师导学 (3)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红蜻蜓》 1、导语:简介日本。 2、欣赏或范唱歌曲《红蜻蜓》。 3、学唱二声部歌谱。 4、练习均匀的气息:每人准备一张纸条,放在嘴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述《东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选配音乐剧中主题音乐的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生:太好了,太好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是《东郭先生》的故事。

生(举手):这个故事我听过。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二、学生讲故事

阶段目标:让学生了解《东郭先生》这个故事的梗概。

生(起立到台前讲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众学生和老师鼓掌。

三、教师唱故事

阶段目标:完整地感受整个音乐剧的旋律。

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

生:(鼓掌)真有意思。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

生(高兴地笑):愿意,好,好!

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

阶段目标:为下节课的表演打下基础。

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生1: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

生2:有猎人。

生3:还有农夫。

生3:(笑着说)还有一头毛驴。

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

生1(想了想): 老师,我想扮演村庄里的大树。

生2:我们两个想扮演房子。

生3:我想扮演猎人的小猎狗。

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课本23页例4及做一做、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1、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公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吗?出示 生:说一说对路线图的了解。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这里边还藏着什么学问。作为越野队员的我们在游玩时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回忆确定、绘出物体位置的方法,为本节课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打好铺垫。问题的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例4的路线图 ①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教材上进行测量,并相互交流。 a、量出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角; b、量出每一赛段的路程。(1厘米代表50米) ②分小组汇报。(出示) 从起点到观测点1:东偏北约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1到观测点2:西偏北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2到终点:西偏南45°,距离:( )米。 2、学画路线示意图。 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呢? 小组讨论,汇报 师结:先确定起点位置,再以起点位置为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下一点的位置。 出示教材23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画出路线示意图,应先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确定你出发时的位置,1厘米代表多长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画一画。 (3)展示各小组画出的路线表示示意图,全班评价。 3、计算平均速度 第一小组3个赛段分别用时9分钟、18分钟和8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平均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132.com度呢?也就是走过的全部路程除以所用的全部时间,现在大家会计算了吗?板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独立完成,指名几个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

查看全文>>>

触摸春天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2500÷5000×250100÷2558÷29;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8课时)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

查看全文>>>

生命 生命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

查看全文>>>

牧场之国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德育目标: 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a我从“老牛好似

查看全文>>>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2024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