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024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这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英语说课稿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 whoˊs this ? ② 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 this is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瓜棚》 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 听几遍录音范唱。 3、 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x”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 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 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 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3)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苗岭的早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快乐宝贝》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快乐”

教学准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快乐!”有的说:“不快乐,家长让他们学习这个班,那个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想不想快乐?!”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再接着说:“想快乐,那就来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快乐宝贝。

(二)、展开新课: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把书打开,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教师让学生看书上,领唱和齐唱部分的歌词,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练习。

4.教师教唱本首歌曲:a、分句教唱。b、分段教唱。

5.利用录音带,指导学生把唱的不准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6.练习。

7.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结:

表扬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多练习这首歌曲。

第二课时:《对鲜花》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唱—— 北京民歌《对鲜花》听—— 黄梅戏《对花》创编活动—— 对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2、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能认识并唱出附点四分音符,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指导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以及第三、第四乐句的音高。

教具准备:花卉图片、玫瑰花一支、装饰教室的鲜花、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共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揭示“花”的主题。

1、 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缤纷的鲜花,没错,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正是与“花”有关。

2、 交流

师:春天到了,百花争奇斗艳,你们知道哪些花儿呢?请说出花名。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什么花开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长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红满山?(山茶花、杜鹃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长满了刺?(月季、蔷薇、玫瑰)

3、听赏歌曲《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一、唱 卖报歌

二、听 码头工人歌 飞花歌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 |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一、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切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地看合唱谱,有感情地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白鸽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它象征什么?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学生采用自学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视唱歌曲旋律;在教师钢琴的帮助下正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

提问: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你还记得它的演唱形式吗?

如果我们把这首歌曲也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你能试一试吗?

(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

(4)视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

(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声音的准确性及和声的美感,有意识启发学生运用自然柔和,甜美的歌声表现代表和平友谊的白鸽形象)。

5、口风琴演奏《白鸽》。

(1)个人练习歌曲旋律。

(2)分小组练习二声部旋律。

(3)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演奏歌曲旋律。

(有能力的班级完成口风琴的三项内容,或者教师的情组织学生完成一部分内容,另一部分放在课下或下节课完成。)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视唱歌谱的能力和掌握歌曲旋律的准确度。

3、学生合唱能力和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4、能否与他人合作,运用歌唱或乐器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唱歌《白鸽》。

欣赏《童心是小鸟》。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童心是小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1、竖笛演奏复习。

(1)个别学生独奏乐曲《白鸽》。

(2)全体学生齐奏《白鸽》,

(3)学生分组练习轮奏《白鸽》。

(4)全体学生轮奏《白鸽》。

2、复习歌曲《白鸽》。

(1)齐唱。

(2)全体学生二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绪?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有的用口风琴伴奏;有的用打击乐伴奏;有的表演舞蹈等等。

3、欣赏歌曲《童心是小鸟》。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

(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 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

查看全文>>>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一课时 除数是-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l、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2)

查看全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 whoˊs this ? ② 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 this is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

查看全文>>>

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10.《风筝》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上得成功在于: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差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在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给学生的基础上开始上新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上完本课,我空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我认为把贾平凹写的《风筝》安排在第一课,未免太难了。因为贾平凹先生的文章语言比较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刚

查看全文>>>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范文资讯网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024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