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内容:
课本23页例4及做一做、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1、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公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吗?出示
生:说一说对路线图的了解。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这里边还藏着什么学问。作为越野队员的我们在游玩时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回忆确定、绘出物体位置的方法,为本节课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打好铺垫。问题的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例4的路线图
①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教材上进行测量,并相互交流。
A、量出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角;
B、量出每一赛段的路程。(1厘米代表50米)
②分小组汇报。(出示)
从起点到观测点1:东偏北约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1到观测点2:西偏北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2到终点:西偏南45°,距离:( )米。
2、学画路线示意图。
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呢?
小组讨论,汇报
师结:先确定起点位置,再以起点位置为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下一点的位置。
出示教材23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画出路线示意图,应先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确定你出发时的位置,1厘米代表多长距离。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画一画。
(3)展示各小组画出的路线表示示意图,全班评价。
3、计算平均速度
第一小组3个赛段分别用时9分钟、18分钟和8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平均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132.com度呢?也就是走过的全部路程除以所用的全部时间,现在大家会计算了吗?板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独立完成,指名几个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进而通过师生互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完成课本(1)题的表格。
关于(2)题的解答,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算一算,然后汇报。
2、 练习四第4题。
(1)组织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①动手画一画,量一量。
②比较区别。
③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集体评议。
3、练习四第5题。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这个环节对全堂课的内容掌握起着重要作用。练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我设计了以基础知识为主的题目。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 )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画一画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3、拓展延伸:练习四第6题。(课下小组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教后反思:
学生在画图时能自觉养成用直尺和铅笔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上课时的坐姿比以前规范了不少。
学生在画图时有的 同学不能掌握正确的画法,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还有待加强,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改进措施: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及时纠正画图出错的同学。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教案


课前谈话(自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详案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及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9页例5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9页“做一做”。
 2.小游戏:问路(第11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2页第5、6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
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六、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
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 二 课 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
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
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
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四、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
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一文,希望“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