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2024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尊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查看全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

查看全文>>>

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结合课件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

查看全文>>>

课前谈话(自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

查看全文>>>

触摸春天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2500÷5000×250100÷2558÷29;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8课时)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

查看全文>>>

生命 生命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

查看全文>>>

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2024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人教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