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024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新授内容,又要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因此在开学时就一定要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新授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效果。

一、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班最大的特点是成绩都一般般。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其次是大部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指导思想

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三、教学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

题。

第二十七章 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 投

查看全文>>>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

查看全文>>>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

查看全文>>>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如今教师对准备教案已经不再陌生。一个优秀的教案,应该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目的明确。写教案时总是感觉有些困难?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技能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254+687+313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

(1)揭示课题:

(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

查看全文>>>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四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课件出示图形 2、写出正确公式。 长方形周长

查看全文>>>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1.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第 14 题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了吗?

查看全文>>>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一课时除数是-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l、口算练习。

60×20=24×10=23×20=40×90= 60÷3=150÷5=800÷4=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14×3935×1961×80

79÷412÷383÷9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11×2545×3486×13 91÷78÷6609÷35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查看全文>>>

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范文资讯网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024九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