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顶尖教案 > 导航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顶尖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fwR816.CoM阅读延伸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一课时除数是-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l、口算练习。

60×20=24×10=23×20=40×90= 60÷3=150÷5=800÷4=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14×3935×1961×80

79÷412÷383÷9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11×2545×3486×13 91÷78÷6609÷35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2309÷3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课时:面积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80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上节课的延续与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第三课时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

复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03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03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0.09 4006.575.6 7.089 123.59 800.9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0.69元〇0.7元4分米〇3.8分米l.2米〇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

王凤

李娟

刘丽

李芳

身高

146

150

135

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1.8+0.4=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小数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年、月、日

教学内容:方向的辨认,简单的路线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24时计时法。(课本第112页第1题,第114页第6题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要点复习:

1、位置与方向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是指哪几个方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东、南、四、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向辨认。

①以教室为中心,辨认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在什么方向。

②说一说,你们家的方向。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也可以不以学校为中心。如:我家在××广场的××方向等。只要学生能正确描绘自己家的方向即可。

(3)路线图。

图示:教材112页第1题:

①填一填:书店在小明家方向,学校在书店的方向。小冬家在小桥的方向,小桥在小冬家。

②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说一说小冬上学的路线;说一说小冬到小明家的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年、月、日。

(1)请学生回顾。说一说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平年多少天,闰年多少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记的(拳头、歌诀帮助记忆。)

还可以整理出:一年分几个季度,各个季度有哪几个月份;一年大约有几个星期;一个月的上、中、下旬是怎么分的。

(2)、练一练:教材第114页第6题。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位置与方向、统计的有关知识,年月日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8×200400×3105×6800÷825÷5204÷255÷5

2、计算。

(1)20×30×7(2)50×6×12(3)400÷8÷5

(4)450÷6÷3

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8×(16×5)

=40×16=8×80

=640=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课后反思:教材安排了几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
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
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
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
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第三课 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方位图: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二、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
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2、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三、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四、画路线图
1、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
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2、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六、作业: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第 四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一)
复习目标:
1、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
(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意义、读法、写法、改写、化简)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
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一、复习概念:( 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
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58的概念)
二、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2)
1、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
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记忆。
2、小组比一比:
(1)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6)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7)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读法和写法
1、复习小数的组成有几部分
2、复习小数的读写法则,强调小数部分的读写法
3、复习小数的性质
4、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意: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四、课堂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5)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6)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7)0.35读作( ),三十五点零七八写作( )
五、自己总结
六、作业:
1、读出下面的小数
0.58 0.04 6072 0.015 6.5 340.09
2、写出下面的小数
一点八 四点五 四十一点四七
十二点三七八 五点六三 零点二九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
(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2)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
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3)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1)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2)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3)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5)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6)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1)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2)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3)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注意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5)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5页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p128 1、2、3


第 二 课 时
复习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特点、特性、分类、内角和
1、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2、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3.4.5 3.3.3 2.2.6 3.3.5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27 8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p130-131第10—12题

第 三课 时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1、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1.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第 14 题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了吗?

第四课 时 : 综 合 复 习
复习目标: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
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一、概念部分填空题
1、100.0103读作( ),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两位,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时,
近似值是5.0,这个数原来最小是( ),是( )。
4、小华和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48岁,再过a年,
两个人的年龄和是( )岁。
5、某三角形中,∠A=40°,∠B=80°, ∠C=( )。
6、1米70厘米=( )米,8千克10克=( )千克
7、0.78缩小( )倍是0.078,扩大100倍是( )。
8、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1、被除数比除数大,商就一定大于1。 ( )
2、大于0.4小于0.6的小数只有0.5。 ( )
3、等边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 )
4、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三、计算。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
强调:
(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
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
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2、递等式计算;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四、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
①0.12米 ②1.20分米 ③1.02分米
④12厘米
(2)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
①90°、95°、25°、 ②90°、65°、25°
③90°、25°、25°
(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①2cm、3cm、4cm、 ②2cm、3cm、6cm、
③2cm、5cm、10cm、
(4)下面小数中最接近于10的数是( )
A 10.01 B 9.998 C 9.9
五、实践操作
(1)位置与方向
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
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六、列式计算
1、54.6减去31.4的差,加上0.6除0.96的商,和是多少?
2、一个数的5倍与17.83的和是117.83,这个数是多少?
七、动手画一画:
下面每个小方格边长是1cm,请你画一个长是4cm,宽是3cm的长方形;
1.画一个底是4cm, 高是3cm的平行四边形;
2.画一个底是8cm,这条边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八、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下面是小丽、小乐两位同学在舞蹈比赛时,五位评委打的分数。
评 委 小 丽 小 乐
① 9.65 9.56
② 9.58 9.48
③ 9.70 9.80
④ 9.45 9.55
⑤ 9.22 9.60
成绩汇总的方法是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几个成绩相加再除以几,
就是该选手最终得分。 请你算一算,小丽和小乐最终得分,谁高?高多少?
2、一个滴水的龙头,每天白白浪费掉0.012立方米的水。
(1)某社区有1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个月浪费掉多少立方米水?
(按一个月30天计算)

(2)此社区2005年一年浪费掉水多少立方米?

(3)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地严重缺水,每100户每天用水只有1.5立方米,
此社区每天浪费的水可供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少户用?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200支钢笔和150个文具盒奖励红花少年,
一共花去2660元。已知每支钢笔8.5元,每个文具盒多少元?

4、司机王叔叔在加油站加了30升油后,去距离加油站180千米的公司去办事,
按每升汽油可行驶8千米计算,回来还需要加多少升汽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1. 连续进位的加减法和连续退位的加减法。
2. 培养并使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 具:算卡片,投影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结果。
二、 基本复习
1.120页第一题。
学生先估计再计算。
出示黑板上的题,错在哪里。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进行计算?
2.课本第120页第2题。
3.课本第120页第3题。
4.学校回收废电池,三年级四个班共回收废电池38节,平均每个班回收几节?还剩几节?
5. 课本第121页第4题。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有余数除法,大家要注意在做加减法列竖式时,数为要对齐。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乘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能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具:口算卡片,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
二、 基本练习
1、 课本121页第5题。
学生估算后连线。
计算后验证。
2、 课本第121页6题。
3、 买两个书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4、 三年二班组织羽毛球比赛,买6副,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 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6、 课本121页第7题。
7、 小丽家的餐桌布是正方形的,边长1米,桌布的四周缝着一圈金线,请你算算这圈金线的长度。
三、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大家要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算。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及进率,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重点难点:加强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钟表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长度和质量单位?
二、基本练习
1. 2时=( )分 180秒=( )分
3千米=( )米 300分=( )时
7米=( )分米 7吨=( )千克
2.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
(1)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体交流,轮流说正确答案。
3. 填上合适的单位。
4. 列式计算
(1)5吨比3000千克多多少吨?
(2)2千米比3000米少多少千米?
(3)1时与90分相差多少分?
5. 早晨8点到中午11点30分,经过( )时( )分。
6. 一辆小货车的载重量是500千克,10辆这样的小货车共能装货多少吨?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彩笔
教学流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 8/10 6/10
②1/5 1/10 1/7
③1/8 3/8 1/16
4、加减法
1/4+2/4= 8/10-1/10= 2/5+3/5= 1-8/10=
1/8+3/8+2/8= 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2500÷5000×250100÷2558÷29;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8课时)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5×28 25×28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第三课 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方位图: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二、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2、巩固练习:测一测

三、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

四、画路线图

1、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2、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 四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意义、读法、写法、改写、化简)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12页位置与方向,113页统计,完成练习二十五第5题、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的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看图能准确的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看打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位置与方向以及统计知识归纳与整理的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过程:

1、复习位置与方向

(1)出示总复习第1题图

师:这是一幅社区示意图,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清家周围都有什么?她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组织学生画路线图

师:你能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吗?画好后把你上学的路线和同组同学说一说?

(4)小结

提问:在解决位置与方向的问题时我们一般应注意什么?

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识别方向。(要注意看清图中标出的方向,如果没有标出方向,平面图中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或描述行进路线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复习统计

(1)出示复习题第5题

师:这是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图,看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想和风吹草动组的同学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收集信息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哪个小组愿意谈一谈你们的感想?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3)组织学生计算平均每年出现沙尘暴的天数。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以及在求平均数时注意的问题)。

(4)体验

调查本组学生每周每人花零用钱的情况,算出本小组平均每周每人花多少零用钱?通过调查和计算,你们想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112页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13页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归纳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用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教学总复习第2题

①出示总复习的第2题

师:请你先估算出平均每月用电数,再准确计算出平均每月用电数。

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③比较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

说前:估算和计算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估算和计算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可以木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体验

①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汇报时,结合错例,组织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②先估一估,再计算

503÷5 482÷8

653÷6 576÷3

③解决问题

一个星期有7天,一年是多少个星期另几天?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把一年看作365天,也可以看作366天。)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

①出示总复习的第3题,组织学生口算。

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③整理口算方法

(2)笔算

组织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114页的年、月、日和面积,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时间单位,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和计算时间,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进一步认识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估测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时间单位、面积单位的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时间单位

(1)关于时间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归纳整理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理行归纳整理。

平年(365天)

年(12个月)

闰的(366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31天)

月 二(平年28天,闰年29天)

四、六、九、十一(30天)

一昼夜是一日

日(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时分秒

1分=60秒

(3)填空

①3年=( )个月

24个月=( )年

②7月有( )天;15时是下午( )时。

(2)归纳整理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

常用的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间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长方形面积=长×宽

(3)练一练

①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

②估一估、算一算

先估计一下练习本的封面、课桌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然后算一算它们各自的面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115页小数的初步认识和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十十五第10~16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掌握解决总是的策略,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进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

(1)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2)填空

3/100用小数表示是()

17/100用小数表示是()

9/100用小数表示是()

(3)小结

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5)计算下各题

2、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115页第11题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练习

组织学生自己解答115页第12题。(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角答的理由)

(4)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要合理收信和选择信息,确定解答策略和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1、通过分层次的字词复习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字词的印象。
2、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字词,提高复习效率。
3、掌握字词的运用。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通过分层次的字词复习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字词的印象。
复习难点:掌握巩固字词的运用。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听写词语(本学期学生容易经常写错的词)
矛盾 退兵 谦虚 恼怒 朴素 姿势 普通 鼓励 危险
系绳 宽裕 买糖
三、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找出本单元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归纳。完成复习册相关练习。
获( ) 矛( ) 眉( ) 炮( ) 伸( )
或( ) 予( ) 盾( ) 泡( ) 神( )
兵( ) 退( ) 挂( ) 锯( ) 难( )
丘( ) 腿( ) 鞋( ) 剧( ) 准( )
谦( ) 虚( ) 脑( ) 怒( ) 慌( )
歉( ) 虎( ) 恼( ) 努( ) 荒( )
朴( ) 受( ) 列( ) 投( ) 通( )
扑( ) 授( ) 烈( ) 设( ) 勇( )
励( ) 瓶( ) 茶( ) 险( ) 俩( )
厉( ) 饼( ) 余( ) 检( ) 两( )
堵( ) 欲( ) 买( ) 糖( ) 即( )
绪( ) 谷( ) 卖( ) 塘( ) 既( )
四、辨别多音字
找出本单元的多音字,进行归纳,完成复习册相关练习。
1)在一次车祸中,杰西的腿落(lào là)下了残疾。
黄叶片片飘落(lùo lào),像是秋天的小信使。
2)同学们热心地教(jiāo jiào)英子跳圆圈舞。
《给予树》这篇课文对我们大家非常有教(jiāo jiào)育意义。
3)查理心里很是纳闷(mèn mēn):原本晴朗的天气,怎么这么快就变了脸,让人又闷(mèn mēn)又热。
4)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liáng liàng)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5)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chǔ chù)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6)啊,我的身材那么匀称(chèng chè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7)鹿不敢犹豫,撒(sā sǎ)开长腿就跑。
8)老师是刚调(diào tiáo)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9)尽(jǐn jìn)管我的英语考到了满分,但我还是要继续努力。
金吉娅用所剩的钱买了尽(jǐn jìn)可能多的棒棒糖。
五、四字词、八字成语。
词语归类,完成复习册相关练习。
1、 ABB
写人:笑呵呵、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乐陶陶、喜滋滋、笑嘻嘻、
写景: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
2、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庞然大物、乱成一团、和睦相处、没精打采、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无边无际、不假思索、相提并论
3、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五、作业
1、抄写重点词语、四字词语、八字成语、ABB式的叠词。(两个)
2、相关练习卷一份。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简单句式:比喻句、因果句、假设句;递进句、并列句。(补充句子完整),加深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句式的印象。
2、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句式,提高复习效率。
3、掌握句式的方法。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通过各种句式的复习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句式的印象。
复习难点:掌握句式的方法。
三、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重点句子:(要求会读、会写)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都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都,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5、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6、我们依旧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7、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8、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9、红红都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0、植物开花的时候,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11、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2、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3、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4、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5、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的地方。
16、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17、富饶的西沙群岛,使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8、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9、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0、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1、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2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3、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造句(复习册p14)
……首先……然后……最后
例: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刷牙,然后洗脸,最后吃早餐。
……有的……有的……有的……
例:在运动会上同学们非常积极,有的参加接力赛,有的参加投篮比赛,有的在大本营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不但……而且……
例:学习不但要刻苦,而且要讲究方法。
……既……又……
例:黄老师讲课实在太有意思啦,内容既丰富又有趣。
四、比喻句(补充句子完整)
1、 黄黄的叶子像
2、 鱼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像
3、 荷叶上亮晶晶的水珠像
4、 强烈的阳光像
5、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街上就成了
6、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像
五、关联词(补充句子完整)
1、 因果句:因为……所以
例:( )祖逖闻鸡起舞,( )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2、 假设句:如果……就
例:( )你也想参加这次活动,那( )马上向老师提出申请。
3、 递进句:不是……而是
例:《清明上河图》画的( )唐朝国都长安的景象,( )宋朝都城汴梁的繁华风貌。不但……而且
例:香港( )是世界的港口,( )是一个旅游、购物、美食 的“天堂”。不但……还
例:小明( )聪明,( )很勤奋。
4、 并列句:有的……有的……有的
有……有……还有 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目标:
1、在复习ABB AABB AABC ABCC 又…又… 不…不…式的重叠词、“的、地”的词语搭配、四字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
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并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设计练习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幸福拍手歌。
一、创设情景,快乐复习。
(一)复习叠词。
1、师说话导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对你们的第一印象?注意听我用了哪些词语,并把形容的词语写下来。
“我刚才走进课室时,向四周打量打量了一番,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的课桌,彬彬有礼的学生,个个显得神采奕奕,看到这一幕,老师心里感到喜滋滋的。
发现老师的话用了什么词语?生说,出示这些词语。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发现。
2、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脑袋瓜里又钻进了许多四字词,有没信心跟老师去词语的王国闯关夺奖?
3、第一关,采花蜜。出示课件词语:
白花花 —— 快快乐乐—— 依依不舍—— 千里迢迢——
小组合作完成,按时间先后次序贴到黑板上。
4、复习课本99页“又…又…,不…不…”叠词,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种形式的词语。
5、如果不用这些叠词,效果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比较:
小妹妹身体很胖,眼睛很圆,说起话来就笑。
小妹妹身体胖乎乎的,眼睛圆溜溜的,说起话来笑呵呵。
6、小结:叠词往往表示一种喜爱的感情,用在文章中会让人感到特别亲切,特别可爱。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积累,而且要学会运用。
(二)复习“的、地”的词语搭配。
1、用叠字词填空。出示一组词组:
( )的天空 ( )的果子 ( )地写字 ( )地说
2、学生完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发现“的、地”的搭配。
师小结: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但只要掌握了规律,就不会弄错。
3、填空练习。
亲切( )问 亲切( )笑容 奔流不息的( ) 光彩夺目的( )
不假思索地( ) 垂头丧气地( )
(三)复习四字词。
1、词语王国里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四字词,看谁拥有的词语朋友多。 两分钟抢答比赛谁说得多。让一些说得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提示:比如有些是描写神态的,天气的,景物的,心情的,有些是带有反义词的。)
2、词语小朋友想跟你们玩捉迷藏游戏,能把它们找出来。出示补充词语。
3、小词语们迷路了,谁能把它们送回家呢?出示词语归类。
4、还能给这些伙伴们找些朋友吗?
5、小结:做个有心人,善于从书中和生活中积累词语,这样就能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下笔有神。
二、快乐回顾,综合练习。
出示词语,从中选词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一些词语,把今天的活动或感受写一写。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培养学生的自学,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
一、 拼一拼,写一写。(8分)
yóu jū sàng bài táng shòu
( )票 ( )躬 ( )气 ( )访 胸( )传( )
yè jiàng zhuāng luǎn róng nuò
血( )石( ) 淡( )产( )( )化( )弱
lì yuán chǐ jiàn
鼓( ) ( )助 羞( ) 利( )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____ ”。(3分)
落下 ( lào luǒ ) 诚挚(zhí zhì)
撒开(sǎ sā)
挑战 (tiāo tiǎo) 几乎(jī jǐ )
苏醒(xǐng xíng)
三、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热烈地( ) ( )的白塔
顺利地( ) ( )的海风
紧紧地( ) ( )的伙伴
轻轻地( ) ( )的海面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 )( )不语 不( )不( ) 又( )又( )
( )( )实实 ( )( )茏茏 千( )百( )
( )邻( )舍 ( )( )倒置 头( )脚( )
五、 照样子,写一写。(4分)
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六、 默写古诗《望天门山》。(4分)

七、 从下面每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1) 商店里的柜台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教室里的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
( )和( )
(2) 天寒地冻,冬冬一点也不觉得冷。
战士们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冻得牙齿格格地响。
( )和( )
八、 选词填空。(6分)
渴望 盼望 希望
1、我们( )已久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
2、这次会议很重要,( )大家不要缺席。
3、我多么( )自己快快长大,也当一名人民教师啊!
激励 激烈 激动
1、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 )。
2、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 )着我前进。
3、( )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天一夜,敌人终于被我们打败了。
九、 先把下面的古今名句和谚语补充完整,再写一句自己课外积累的。(4×1+2×1=6)
1、 峨眉天下秀,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黄山归来不看岳。
3、 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
4、 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坦克把盾的( )、矛的( )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冬天,雪花在空中( )。树上积满了( )。
3、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 )、( )、( )。
4、只听一声( ),混沌一片的东西( )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 )下降,变成了地。
十一、课内阅读。(6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2分)
2、 “栖息”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解释的方法,也可以用写一句话的方法表示你的理解。(2分)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照样子,把这段话中的这类词语抄写下来。(2分)
例:宝贵的肥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9分)
长白山的冬天
长白山的冬天来得很快,几天的大风雪后,天晴了,银色的世界一片灿烂。被刮倒的大树全被大学掩(yan)埋了,只露出点点树枝。小野兽被吓昏了头,躲在窝里不敢出来了吧?也许,也像倒在地上的大树一样,被大雪埋上了?瞧,雪地上果真埋着一只雷鸟,只有脑袋露在外边,那上眼皮上的红斑(ban)像红宝石那样光彩夺目,在白雪衬托下象一团火苗。突然它从雪中钻出来,拍打着双翅飞走了,翅膀哗哗的拍击声在森林中发出回响。雷鸟周身洁白如玉,闪着淡淡的蓝光,除尾巴外,连半根杂色羽毛也没有!原来,它藏在雪洞里,以雪为屋,躲过了几天的暴风雪。多么聪明的雷鸟!
1、 长白山的冬天真美,找出文章重点写了哪种景物,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写出雷鸟美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为什么说雷鸟很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作文(25分)
学习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课文中的那位教育家以前做的实验都不成功,而这次能取得成功。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以《一次成功的××》为题,写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最有说服力,最有代表性一件事情的经过和收获。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点和姓名,若要用到地点和姓名时,要用“××”代替。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文,希望“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顶尖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