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024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采松果》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采松果》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

查看全文>>>

课标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

1、师:右手出示2支铅笔,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板书:2

左手出示3支铅笔,问:这只手上呢?板书:3

生: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师:合起来是几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由设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师:2和3合起来就是5,试一试用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②、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摆一摆:摆小棒

①、先摆1根,再摆4根,和起来是几根?

②、先摆2根,再摆3根,和起来是几根?

③、先摆3根,再摆2根,和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训练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进一步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_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在“数字开花”这一游戏活动中,经历“玩”中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2.感受与某个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感。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课前准备:

课件呈现游戏规则、彩笔、小红花。

教学重点:

巩固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解决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由学生平时喜欢什么游戏的谈话引出游戏活动。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平时你们都玩哪些游戏呢?

生:捉迷藏、跳房子、老鹰捉小鸡……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名字叫“数字开花”。

板书:数字开花

2.介绍游戏的名字和内容,以17为例,师生共同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花样的图案。

师:听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了解是什么意思。

生2:我想一定是关于数的游戏。

师:对,是关于数的游戏。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叫数字开花。用17这个数做例子。

板书:17。

师:看到17这个数,你想了哪些和17有关的问题。

生1:17的前面是16。

生2:17的后面是18。

生3:17里面有1个十,7个一。

……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画

师:看!是不是数字开花。

师:好!下面就来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熟悉100以内的数。

二、游戏活动

1.教师说出游戏规则,征求大家的意见。

同桌两人准备10~100各数的小纸片,做成纸团。先来看一下游戏规则。

教师读,宣布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轮流抓纸团。

(2)抓出哪个数,就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3)说对一题在教材第29页下面小花的一个花瓣涂色。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游戏规则你还有什么建议?

学生讨论理解规则。

2.介绍游戏的名字和内容,以17为例,师生共同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花样的图案。

师:现在大家都同意这个游戏规则了,那同学两人一组,开始吧!

三、交流收获

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交流每个人得到小花的情况和在玩的过程中说出的精彩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的游戏已经进行了一会儿了,在大家游戏的时候,老师听到了很多同学说的答案都很精彩。现在,谁想把你认为精彩的答案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略。

师:今天大家在游戏中表现得都很出色。现在就数一数你一共得了几朵小花。

师:祝贺你们,每一朵小花都是大家努力得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倾听的习惯,提高小组团队

查看全文>>>

单元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习题。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创设童话情境,借助“闯关”开展观察、对比、估算、分类、交流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通

过算一算,比一比,沟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及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联系,完善认知,提高口算能力,

发展智力。 2.营造乐学氛围,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

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讲述:同学们,咱们的老朋友蓝猫听说最近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高兴了。今天,老师把它请来了。 (电脑展示:蓝猫——hi!我是蓝猫大哥!最近我在新开了一家蓝猫专卖店,大家想去逛逛吗?看看谁能开动脑筋,运

用最近刚学的知识克服重重障碍,记住,优惠多多、奖品多多。) 二、联系实际,展开活动 1.勇过大山 (蓝猫:大山拦住了去路,怎么办呢?不急,咱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过山了。) 出示: 36+3 36+7 提问:你计算36+3是怎么想的?36+7呢?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为什么36+3得三十多,而36+7得四十多呢? 出示: 6+27 60+27 提问:计算这两道题需要注意什么?请提醒一下同组的小伙伴。 (解决问题后,大山粉碎。) 2.智闯连环洞。教科书第93页第5题。 (蓝猫:刚才大家的表现真棒!咱们又来到了连环洞。) 师:这个洞一个门连着一个门,每道门上都有一道算式,请大家估一估,得数是几十多,答对一道过一关,准备好了吗

? 分别出示算式,学生抢答。 师:恭喜大家顺利过关! 3.巧过独木桥。教科书第93页第2题。 (蓝猫:瞧瞧!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只有一座独木桥,咱们得计算一题才能走一步。) 示范两道。 师:好,咱们在小组里分工算一算,一人算2题,看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师:蓝猫刚才发现几个小朋友是这样算的,你们当当小老师,说说他们算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儿? 指名回答。 师:大家互相帮助,终于过了河。 4.淘气钓鱼 师:瞧瞧,淘气在河边钓鱼,遇到难题了,它想把这些鱼分放在两个桶里,谁能来帮帮它? 学生独立连线。 请学生汇报。 5.口算 (蓝猫:看,蓝猫专卖店终于到了。想进去吗?最后我还要考考你们。) 请大家打开课本93页找到第4题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能运用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3、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我们算得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在计算,最后总结;一加两减,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

查看全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024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