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思路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回顾与反思前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知识结构及主要知识点,侧重对重点知识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思维策略的总结与反思,再通过练习巩固这些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前三章所学知识作一次系统整理,系统地把握这三章的知识要点;
通过回顾与反思这三章所学内容,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深化一步,以有利于掌握;
发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整理能力;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逐张复习每张的知识要点,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这三章的重点内容;
难点是能灵活利用这三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每一章的知识结构及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一章的知识点。


点击此处或目标另存为

fwR816.cOM品读分享

初中七年级政治下册单元复习教案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 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1.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3.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 ,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 人的敌人:自己。
4.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2.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4.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5.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1.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
课型:新授 备课人:霍红超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性质复习课说课稿


这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性质复习课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校七年级备课组基于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学习完成自主开发的一节复习课。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以了解的几何性质及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几何推理解题途径思考——逆向思维。
逻辑推理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开展新思想方法的训练也突显出其重中之重。其主要体现在知识技
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
本课时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平行线性质及判定定理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反正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本节课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节十分难得的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掌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后,能较顺利完成简
单的“角的关系直接得直线平行”或由“平行线直接推得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逆向思维方式在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经历的“观察—猜想—说理—验证”的
思维过程
也是以后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在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基础上了解与应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由于从说理方法来看,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认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二、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七年级学生对几何说理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探索”这样特定数学活动,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严密的几何说明体系。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并会进行说理(通过阅读课标,分析教材,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而作为解决重点的方法不是让学死记,而是主动尝试与探索。)
2.了解应用逆向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课标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数学思维方式训练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又应用具体问题情境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过程,在活 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基本方法。新旧教材设计不同,学生较之以往,逻辑推理能力有所下滑,对判别条件说理有一定难度,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变强,那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就成为突破教学瓶颈和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这也成为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关键。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平行线有关几何问题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理念。体现了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操作策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本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原则,突出多媒体这一教学技术手段在辅助知识产生发展和突破重难点的优势。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按以下流程展开:
教学过程流程图
创设情境→复习巩固→例题学习→设问质疑→建立模型→实验验证→说理尝试→抽象建模
→变式应用→反馈拓展→小结→布置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这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亚洲、北美洲地理位置对比: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亚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81°N~11°S;
26°E~170°W
北美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大西洋 84°N~10°N;
170°W~20°W
2、亚洲是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3、亚洲六大地理分区:见右图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河流流向:密西西比河干流流向:由北向南(中部大平原北高南低);干流东侧支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干流西侧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3、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气候与景观相对应p11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p12会看北美洲气候图)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东亚、中国东侧;北温带、中纬度地区。日本是由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组成的岛国。日本国土狭长,多优良港湾,沿海平原狭小。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
3、日本工业与世界密切联系,由于①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严重;②日本国内需求量小,工业产品以来国际市场销售。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5、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以大和名族文化为主。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东亚,北邻中国、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中南半岛(中国南部的半岛)和马来群岛(又叫南洋群岛)组成。
2、东南亚位置特征:“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和海上生命线。
3、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马来半岛南部及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
4、东南亚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决定了水稻 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5、东南亚有很多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榈、椰子、蕉麻。
6、东南亚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流入太平洋与印度洋,原因: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国际河流:萨尔温江(怒江)、湄公河(澜沧江)…
7、东南亚国家及风景名胜:缅甸(首都内比都)仰光大金塔;泰国(首都曼谷)水上市场;柬埔寨(首都金边)吴哥窟;越南(首都河内)下龙湾;的内陆国老挝,首都万象;花园城市——新加坡的鱼尾狮公园;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巴厘岛…
第三节 印度
1、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的国家,位于中国西南面,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邻中国,西北巴基斯坦,西南马尔代夫,东南斯里兰卡…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第一),人口依然快速增长。
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大。
人口众多的劣势:饥饿贫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
3、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大陆吹来;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吹来。
4、西南季风强造成水灾,弱造成旱灾,使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产量不稳定。
5、印度承接世界1/2的服务外包业,其中的软件外包业占世界的2/3,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第四节 俄罗斯——首都为莫斯科,第二大城市为圣彼得堡
1、俄罗斯的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为横跨亚洲欧洲的欧洲国家,是世界面积的国家。三面环海:东临太平洋、北临印度洋、西临波罗的海。南邻中国、蒙古等国。
2、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地形区、河流见下图,一一对应!
3、俄罗斯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温带大
陆性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见右图)以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
主,特点:冬季寒冷
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3、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基本自给,称为“世界加油站”。重工业发达,但与生活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滞后。
4、俄罗斯交通发达,交通部门齐全。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管道和铁路运输为主。管道运输用于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欧洲部分交通线(如铁路线)分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分布稀疏。
5、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西起莫斯科,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位置特征:三洲五海之地(亚、欧、非洲,里海(是个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包括西亚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非洲;土耳其跨亚洲欧洲;阿塞拜疆跨亚洲欧洲。
3、中东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生产最多、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绝大多数石油通过海运,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北美。
4、中东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导致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分配矛盾成为战争一大因素。
5、中东文化多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6、中东的阿拉伯男人缠白色头巾和宽大白色长袍→可反射太阳辐射,吸热少。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因而骆驼成为传统交通工具。中东多数民居为平顶——因为气候干旱极少下雨。
7、中东战争的内因(区内因素):水资源匮乏;文化多元。外因(国际因素):位置优越,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石油资源丰富。
第二节 欧洲西部(西欧)
1、西欧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西岸。指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邻地中海。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发达国家最集中,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2、乳畜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草场广布→乳畜业
地形以平原为主 牧草多汁 发达
3、西欧地形: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地),中部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南部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4、西欧大多数国家通用货币——欧元。
5、西欧景点:挪威峡湾、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波兰华沙肖邦像、法国巴黎卢浮宫、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希腊奥林匹克遗址…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轴


数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 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 数轴的三个要素;
2, 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 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x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一文,希望“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