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发现平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走进生活,深化概念。
1、生活中的平移。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2)学生举例(学生回答可能有升国旗、开抽屉、商场的电梯、工厂的电动大门等)
(3)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5)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出示例3的三副图: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可能会说钟面的指针、风车、电风扇、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厨房的换气扇、拧水龙头等等)
(3)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4)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和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发展了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课件出示图形)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小结: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设计意图】在“做中学”,让学生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感知平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几何图案,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美的魅力。(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
3、“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这样安排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自觉意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去创造美、感受美。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升降国旗、开关抽屉、推拉窗户、电梯……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风车、电风扇、摩天轮……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移和旋转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 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 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复的奥妙》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受规律,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相同的规律。
学法指导:
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重复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国56个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它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达慕节。“
(出示主题图)瞧,一年一度的节日又到了,人们正在蒙古包前载歌载舞,多欢乐的场面呀!
师:仔细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师:谁能完整地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他是怎么做到的?
生:他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的。
师(小结):对。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看,就能把图上的内容不遗漏不重复地说完整了。
二、 表示规律。
(一)语言描述规律
1. 师:再看看,除了图上这些内容,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瞧这小眼睛多尖呀。不光发现了彩旗还发现了插旗子的规律是按照两面红,一面蓝,两面红,一面蓝这样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对吧?
师:它是怎样重复出现的?几面旗子重复一次?我们就把它看作一组,重复几次就是重复几组?一组中第1面第2面都是红旗,第三面都是蓝旗。这就是彩旗重复排列的规律……”
师:“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图上还有哪些物品的摆放也是有规律的?”请像这样说:“我发现( )它是这样排列的( )”。
(二)表示规律
1.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
(1)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图上的规律在纸上表示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它们排列的规律?你能帮帮我吗?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规律表示出来吧”“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先来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
“如果想好了,就在手中的白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2)独立思考,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表示方式。(画实物图、文字、图形等)
(3)展示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画图” “文字”“图形”
师: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的表示方法真了不起!想不想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表示的?瞧,他也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示的,我们想到一块了。不过,睁大眼睛了,发生了一点点的小变化,他用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一大一小一大一小的灯笼的排列规律。
(4)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表示方式,咱们比较一下,你觉得这些表示方式怎么样?”
师小结
孩子们大家通过画图、文字、图形这些方式表示,规律的呈现方式就更加简洁。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
2.表示其他物品的排列规律。(贴图片)
师:图上有那么多的规律,可是我们只表示了灯笼的规律,现在我们分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其他事物的排列规律好吗?开始吧!
(1)自主表示其他规律。(第一组:队伍;第二组:彩旗;第三组:气球;第四组:花盆;各组表示完再表示草地上花的排列规律。)
(2)教师巡查,并找出每种规律的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表达方式
师:分享的时间又到了,(推理能力)请把笔放下,看过来,一一出示学生作品,猜一猜他表示的是什么的规律?(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适时比较同一物品不同的表达方式)
3.了解符号和数字的表示方式。
(1)师:“在你们表示的时候,老师也表示了一些物品的规律。想猜猜吗?”
(2)出示两种表示方式
a.√√××√√××√√××……(花盆、花的颜色)
b.112 112 112 112……(气球、旗子)
师: “猜猜我表示的是什么?”
师:这一个小符号不仅可以表示花盆的规律,还可以表示花的颜色的规律。谁来说说我是采取什么方式表示的?引导学生说并板书“符号”“数字”(文字、图形、字母、符号,逗号句号,不同颜色的图形等等,孩子们的思维令人啧啧赞叹)
 (三)找出规律重复的特点,并根据规律进行推理。
师:看来我们不仅用画图、文字、图形表示规律,还可以用符号和数字的方式表示规律,不同的图,表示方式不相同,他们的规律各有特点,那么规律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有什么发现吗?
1. 想一想: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
2. 师:它们又是怎样重复的?
3.说一说:你能把图中的规律再继续往下说一说吗?
(1)像这样再挂一些灯笼,下一盏是什么样的灯笼?为什么?
(2)接着再插一些小旗,下一个应该插什么样的小旗?第2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 如果继续摆一些花,下一盆应该是什么样的花,再下一盆呢?第34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
(四)动手实践、创作规律
师:学到这,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规律呢?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答题卡涂色,任选一题
生:独自创作(配乐)
师:都创作好了,谁来说一说?
学生上台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创作的很好,都是小小发明家。好,表扬自己一下。(拍手)
师:咦,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再来做个拍手游戏吧: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再来跺跺脚。
全班做两遍并寻找规律。
三、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图片)
1. 课件出示
“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重复”的现象。”
(1)今天是星期六,7天以后又是星期六,这样重复的。
(2)音乐课上,我们打的节拍,蹦擦擦、蹦擦擦……
(3)我们每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这样四季重复的。
(4)我们的属相都是按照鼠、牛、虎、兔……这样12年重复一次的。
2.学生自己举例子。(日历、年份、月份等)
提问:像这样重复的现象,你还能再举一些列子吗?
生:每天都有白天黑夜的规律,
生:天上月亮的出现也有规律。
生:数字是有规律的,如:1、2、3、4、5、6……他们是按一个单数一个双数的规律出现的。
四、规律的启示
师:聪明的人们也从中受到许多启示,把这些规律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多么美妙的生活。请欣赏规律的美。
五、课堂总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长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和其中隐藏的奥妙(指板书:奥妙)。现在回头来再看这幅图,和你刚上课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大家真的长了一双慧眼。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让我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一、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编排特点

1.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过往车辆,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

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合理的预测,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据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

四、具体内容

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相比,的变化是:在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复式统计表;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5个单位。

例1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做一做

课外小组的项目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2

(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1格表示2个单位的基础上,体会1格表示5个单位的必要性。

(3)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统计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4)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3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做一做

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体会统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