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精选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范文资讯网专题“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教师是真正推动社会提高的精神巨匠。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只有写好教案,教师才能够快速地抓住讲课重心和重点,你是不是在准备写一篇教案呢?范文资讯网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巩固乘法分配律

(2)理解在具体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的算理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公式是怎样的?

2.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多媒体)

(8+10)125=

1742+1758=

从上面题目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到简便计算)

三.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是学习怎样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例6

(1)出示例6629+671

指名生列式计算。629+671

=6(29+71)

=600

说一说:简便在哪里?你是怎样想到的?(题目要有怎样的特征才可以这样做?)

(2)试一试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重点讲评:3899+38

把它看作99个38加上1个38,所以是=38(99+1)

试一试2:7599+754980+49

3.教学例7

(1)出示例710126

独立思考:怎样简便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一生回答:我把101看作100+1,所以是

10126

=(100+1)26

=10026+126

=2626

(2)试一试3:(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做?

独立计算,指名生回答,重点讲解后两题。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xx132-32

104259425

准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8+10)1251742+1758

试一试1: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试一试2:7599+754980+4

查看全文>>>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

查看全文>>>

彩云好听的声音来源于优美的教案,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东西,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案具体怎么写呢?以下为范文资讯网为你收集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案,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采摘园图片。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0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 ( )米

20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字母表示为(a+b)×c=a×c+b×c

讨论:这个规律

查看全文>>>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2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

查看全文>>>
篇一: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参加“阳光伙伴”的32 名运动员购买统一服装。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35+25 )×32=35 ×32+25 ×32 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根据“老师还有其他选择吗”?这一问题,再次引出(35+25 )×32=35 ×32+25 ×32 ,最后,要求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3、教完之后,感觉在练习的设计上,还太拘礼与课本,虽然引导学生发现了定律,但没有相配套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应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对如何用活、用好教材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篇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植树问题展开。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了 “ 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 ” 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做好新知铺垫,然后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查看全文>>>

优秀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子一定是不会太差的,每位老师都离不开教案。不同班级使用的教案会有所区别。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理解题意

二、探新

1、学生独自列式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

查看全文>>>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17: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三、巩固提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830+420=( )+( ) ( )+200=( )+37 27+29=29+( ) a+( )=20 +( )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19“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查看全文>>>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

查看全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栏目给大家提供大量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精选范文等内容,希望丰富的内容能够帮助到需要写工作计划的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