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党委带头健全机制解决问题保持长效党委带头健全机制解决问题保持长效 —浅议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关于“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指示,对于巩固扩大集中教育的成果,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委带头,提高议事质量 党委应该首先从提高议事质量上下功夫。议事质量不高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个问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好理论,着力解决议事不够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牢牢抓住理论学习这个根本,扎实搞好“两个武装”,以理论水平的提高带动和促进议事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提高理论思维层次,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是搞好调研,着力解决议事不够实的问题。调查研究是党委议事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党委成员在议事时,虚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少。究其原因,就是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对下面的情况若明若暗。因此,提高党委议事质量,必须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在摸清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上下功夫。 三是严格程序,着力解决议事不够规范的问题。党委议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中形成正确决策的过程,必须以严格、科学的议事程序来保障,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临时动议,防止仓促议事,防止形式酝酿。 四是畅通言路,着力解决议事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我们一些单位党委议事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决策失误,与没能很好地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充分挖掘和聚合党委成员集体的智慧有很大关系。防止这些问题,书记要讲平等,让讲话,不搞“一言堂”;委员要讲党性,敢讲话,坦诚相见。 二、健全制度,管长远,管根本 要达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实效,既要靠思想领先,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既要靠个人自觉,更重要靠机制保证。 一是坚持修于身而求于能,建立长期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时间评价方面,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靠机动时间弥补,做到工作与教育交叉进行,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公约数”;在人员评价方面,要重在严格考勤制度,做到不漏一人。 二是坚持修于心而笃于行,建立长远的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构建收集监督意见的平台,形成互动机制,使党员有反映个人意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构建监督意见的处理系统,形成联机制,责成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负责对所得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到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

2.归纳推理思路

(1)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

时间7:459:009:1510:3010:50 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2)小组讨论:推测“踢球

查看全文>>>

一、教学理念:

生活是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设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情境,以“问题”为线索,以“动脑筋”为媒介,以“口语交际”为目的,展开饶有兴致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在“发现”中交际,在“讨论”中交际,在“评价”中交际,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实现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的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学会用演讲评论、情景表演、模仿实践、交流谈话等来实现交际互动。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

2、学会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评价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2、学会合作、讨论、表达、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逐渐养成规范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猫和老鼠》精彩片断,调动学生感官,启发说话。

(1)学生欣赏《猫和老鼠》动画片。

(2)说说为什么老鼠每次都能反败为胜。

2、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故事。

(1)学生说例子。

(2)得出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的结论。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1、分小组说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相机指导说话,要求说完整、清楚。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转述,在讲述多个问题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5、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板书。

(三)合作讨论 解决问题

1、各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深入小组指导。

3、各组组长收集整理小组发言。

(四)全班交流 激情促说

第一小组:出谋献策,解决“考试考砸了怎么办”的问题。

1、学生出谋献策:不带考卷回家、向家长解释、缓兵之计等。

2、生现场模拟向家长解释的情景。

3、提出要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的办法: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4、指导学生得出提高成绩的科学方法。

第二小组:平等交流,解决“上课不敢回答怎么办”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 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 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 课时安排 4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 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这幅主题图将告诉我们什么数学知识呢?我们具体来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木偶戏的情景图。 (1)说一说,图上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文字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图中信息:走了6人) (2)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2、小组交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试着用文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原来的人数+又来的人数=总人数 总人数—走了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原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还剩下的人数 还剩下的人数+又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三、13-6=7 (人) 7+22=29 (人) (又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多来的人数 多来的人数+原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5、比较以上方法的异同。明确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让学生体会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6、你能把每种计算方法的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3)13-6+22  再次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尝试自己说。 (2)小组内互相说。 (3)全班交流说,老师适时纠正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掉中间量,把分步计算变成综合算式。 三、指导学生脱式计算。 22+13-6 22-6+13 13-6+22 =35-6 (先算加) =16+13 (先

查看全文>>>

教具、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与引入 根据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二、问题与探索 多媒体显示: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第二组 提问: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 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 提示: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待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时。) 师:你们看是不是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第二组正方形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的个数? (2)第二组用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用的根数? 从正方形个数来说,第一组1个,第二组两个1个;从用的根数来说,第一组用了1个4根,第二组用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3倍。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比大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接着把第二组的正方形换掉,改为3个正方形。) 师:现在大家研究一下,第二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把教学思路引导到有关“倍”的研究上来。) 三、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是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组摆出来。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独立摆完后,小组讨论: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小结: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后,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出示第77页“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动脑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内容是: (1)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进行计算?请讲出道理。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查看全文>>>

第1课时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十?

(3)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学校也准备了一些铅笔要分给各个班,你们会分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①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3= ③师:6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可提示学生在情景图中圈一圈)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3=20。

b.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c.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

d.因为3个20是60,所以60÷3=20。

(2)完成“试一试”。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是如何算的?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0÷3=200。

b.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就是200。

c.因为3个200是600,所以600÷3=200。

(3)小结: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你认为在口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刚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能够将整十数和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

百来进行口算,那么如果被除数不是几十或几百你还能口算吗?

(1)课件出示例2。

①问: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120÷3= ③师:12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查看全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范文资讯网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