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数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教案,2024二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专题“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内容。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写好教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该怎样写才能把教案写好呢?范文资讯网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p4~5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学习用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充分感知,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具体实践,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新课时,通过用厘米量,引发思考: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怎么办?引起探究和学习的动机。新课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认识米。首先是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并借助身边的物体作参照,让学生充分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接着学习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关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比较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引导学生估计、猜想:1米有多少厘米?进一步比较100厘米和1米的长度,帮助学生作出更明确的判断,最后通过观察米尺,确认1米=100厘米,这样更有利于长度观念的建立,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层次,学习用米量。先通过量黑板的长,作为示范,然后通过测量绳子(1米、2米、3米)初步体验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分组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教室的长、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在实际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把折尺,卷尺,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测量结果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一把折尺,一根比1米长的绳子,一把学生用尺,宽1厘米的纸条(长度不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请同学们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手,指出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请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

查看全文>>>

一、学情分析: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有着较多的知识缺陷,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不强,他们都表现为较强的惰性,上课易走神,在平常的作业中也常会出现错误不改正的情况。但是往往这几个学生都缺少一种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部分学生娇生惯养、贪玩好耍,少 数学生的家长不注意配合,回家不问孩子的学习。

二、辅导对象

本学期确定的数学学困生帮扶对象为:

杜xx

三、帮扶措施

1、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将每周找特定的辅导对象进行谈心、聊天。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家的一些时间上的安排情况。还有一些对于作业量的看法以及作业难易程度的情况问询。同时也了解辅导的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在开学初给于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辅导计划。我们也可以让同班的几个被辅导对象相互竞争,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让辅导的对象感觉自己不是独立的。课余的时间也积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尽量每周与学生的家长做一次联系与交流。让家长先给于学生支持与鼓励,不要只是批评而是要更注意鼓励和给于肯定。

2、在每一节课应该及时、特别的关注这些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每天的学习情绪。看看每

每一个学习内容学生的反应。针对学习的内容,主要抓学生的作业改正。首先从作业态度开始,从作业习惯开始强化。每天的作业坚持把所确定的辅导对象抽出来,不管学生的作业如何,先要学生坚持作业要按时按量的完成。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又给于他们学习的帮助。

3、注意收集学生中的错例,在上课当中逐渐渗透有关学生的错例。让学生在错误的寻找中逐渐对该知识有更深的掌握。同时也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学生给于特别的待遇,特别是在课堂上的一些练习多让他们多说多练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将自己放在课堂里可有可无的角色里面。还要让他们在一些评讲错例中有更多讲话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上课的乐趣,知道自己也是学习的一分子。

4、注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看看辅导的效果如何,同时对于那些有所进步的同学注意及时的鼓励,还应对帮助他的同学给于及时的肯定,可以成立一帮一的任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周集中这些同学一次,让他们相互说说,了解他们互帮的情况,也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资源。

5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二是从难易

程度上

查看全文>>>

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欢迎借鉴!

二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一

本人这一学期担任了二年级数学和美术工作。教学中,我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反思,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课余时间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把学习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学在明处。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我所做的一些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本学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进行了政治业务学习,并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应用到教学中,在推进素质化教育及新课改的同时进一步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形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付诸于实践;备课时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并结合新课程理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式。同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提出个人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分析,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此外,我还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数学故事等,把它们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所教的班上的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二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努力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一名老师我懂得言教莫过于身教。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我常常以身作则,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而且还要比学生做的更好。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把陶行知先生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融入到我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数学,还要在生活当中学习,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让学生学有所用。我还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向老老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向青年教师学习教改方法,让自己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但是,在这些年

查看全文>>>

时光荏苒,转眼一学期又已经结束,这学期以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态度

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分香蕉》,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 填空: 三( )十二 ()六十二 二( )十八 ()六十八 2. 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一天,猴妈妈买了12根香蕉,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猴妈妈要怎么分香蕉呢? 生:平均分。(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 磁铁代替香蕉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铁代替香蕉,有谁要上台来帮忙分香蕉? 师:我们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 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师:注意,这个算式里面有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叫做“除号”。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学生跟读2遍。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那么整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 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师:现在猴妈妈让小猴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板书:每4根香蕉装1盘,需要()个盘子。) 师:可以看出一共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这幅主题图将告诉我们什么数学知识呢?我们具体来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木偶戏的情景图。 (1)说一说,图上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文字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图中信息:走了6人) (2)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2、小组交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试着用文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原来的人数+又来的人数=总人数 总人数—走了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原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还剩下的人数 还剩下的人数+又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方法三、13-6=7 (人) 7+22=29 (人) (又来的人数—走了的人数=多来的人数 多来的人数+原来的人数=现在看戏的人数) 5、比较以上方法的异同。明确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让学生体会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6、你能把每种计算方法的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3)13-6+22  再次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尝试自己说。 (2)小组内互相说。 (3)全班交流说,老师适时纠正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掉中间量,把分步计算变成综合算式。 三、指导学生脱式计算。 22+13-6 22-6+13 13-6+22 =35-6 (先算加) =16+13 (先

查看全文>>>

以下内容为小编收集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两步计算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它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尝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尝试用递等的格式进行解答。并在具体情境意义的支撑下,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除的知识,对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用分布列式,极个别学生已在平时接触综合列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列综合列式。 根据上述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经历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寻找有效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找到关键的中间问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小朋友,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幅出示主题图,配着音乐、师描述场景,整体呈现主题后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生找到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 1、师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相关的信息? 生找到数学信息: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每辆坐3人 2、但是小朋友的总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3、为什么解决碰碰车的问题而去找划船的小朋友了呢? 4、列式计算 5、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的。 请2个学生反馈说一说。 6、师小结解题方法,并初步提炼从

查看全文>>>

“正方形”教学设计 作者/漆金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具准备:用纸做的矩形模板、活动的菱形等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活动1 设计实际问题,同学参与研究,引入正方形内容。 活动2 实际问题模型化,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活动3 解决正方形对角线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 反思与思考,通过类比法全面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活动5 练习与巩固,借助特殊的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达到对正方形全面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链接-----制做纸风车 学生们展示活动结果,比一比谁做的最漂亮。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纸风车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从中体会正方形的性质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玩”,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在一个矩形,改变边长。(观察几何画板) ① 当矩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探究】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时轴对称图形 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活动三】(运用类比加深理解)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www.fwsir.com)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查看全文>>>

课前思考: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时刻的认识应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紧密联系 另外: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借助挂图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面知道些什么。然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在钟面上数一数、拨一拨的操作,探索“填一填”中的几个问题,并把探索的成果填到书上。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2.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分、秒的关系 通过“1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活动,如“数心跳”、写字、拍皮球等,来感受1分的长短;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验,培养时间观念;最后,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引出比1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观察钟面了解1分=60秒。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能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甚至重大的体育比赛是在最后一分决定胜负的,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懂得去珍惜时间。进行“数心跳”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数脉搏的方法。 ●教学建议: ①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 ②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3.课堂中可以多安排一些体验时间的活动。另外,“作息时间表”的制作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每天自己喜欢的活动的起止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与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难度控制在分针指的时间5分的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我们赢了”是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让我们记住这一历史时刻——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二年级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二年级数学教案,2024二年级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