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课 题 第1课时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口答:20里面有( )个十,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0里面有( )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2.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题 第2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 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
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
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问: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怎样列式?(396÷3=)
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

fwR816.CoM阅读延伸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课 题 第1课时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口答:20里面有( )个十,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0里面有( )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2.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题 第2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备 注
一、 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
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
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问: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怎样列式?(396÷3=)
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1课时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十?

(3)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学校也准备了一些铅笔要分给各个班,你们会分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①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3= ③师:6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可提示学生在情景图中圈一圈)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3=20。

B.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C.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

D.因为3个20是60,所以60÷3=20。

(2)完成“试一试”。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是如何算的?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0÷3=200。

B.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就是200。

C.因为3个200是600,所以600÷3=200。

(3)小结: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你认为在口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刚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能够将整十数和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

百来进行口算,那么如果被除数不是几十或几百你还能口算吗?

(1)课件出示例2。

①问: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120÷3= ③师:12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12÷3=4,所以120÷3=40。

B.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4个十就是40。

(2)小结:你喜欢哪一种口算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吗?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时,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百来计算,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几个十或几个百。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分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49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3)比较每一组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口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口答,让两三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3.完成“想相做做”的第3题。

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 完成“想相做做”的第6题。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长方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如何求出涂色部分表示多少?(注意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来理解,应该把两个小三角个形合一个,这样长方形就被平均分成6份。)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五、当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51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生口答。

2.“小红和小明一共到商店买了18支铅笔,平均每人买了几枝呢?”出示应用题,指名口答算式。

生:口答算式 18÷2=9

师:你是怎样想的?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与数学》教案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 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践活动《掷一掷》


实践活动《掷一掷》
内容:教材第 118-119页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进一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简单组合的有关知识。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骰子)这是什么?你什么时候用过?游戏中我们都是用一个骰子,能掷出什么数?今天我们用两个骰子掷一掷,看看你能掷出哪些数?(学生拿出骰子,每四人小组两个骰子)
二、活动过程
游戏规则:四人一组,同时掷骰子,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看和是多少。
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1) 让学生一起掷骰子,一组学生汇报两人点数的和。
(2) 师板书,记录汇报的数字。
(3) 引导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
(4) 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1?为什么不大于12?
(5) 说明:每一次投掷出现的数字,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两个数的和不可能出现1和大于12,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2、可能性的大小
(1)这两个骰子的和有可能出现2-12,现在我将这组数分成两组:第一组5个数:5、6、7、8、9,第二组6个数:1、2、3、4、10、11、12,掷出数的和是哪一组的就哪一组赢,掷20次。你猜哪一组赢的多?请选择(师拿出两个骰子,请学生上台掷骰子,并做好记录)
(2)赢的次数总计
第一组(5、6、7、8、9)
第二组(1、2、3、4、10、11、12)
预设结果:第一组。
(3)为什么第一组会赢呢?是他们的运气好吗?现在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一张统计表,现在四人小组一起掷骰子,掷出两个骰子,朝上数字的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三人掷,一人记录。(学生掷骰子20次,并记录)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各小组汇报,师记录
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5.6.7.8.9这几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
③(课件出示)从表中你看出了什么?(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和是2.3.4.10.11.12的可能性小。
三、小结
1、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选第一组的同学会赢。
2、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万以内的加、减法


万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20页的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较好的掌握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数学王国”大门以及小刚和小强)同学们,今天有两位小朋友小刚和小强想邀请我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
二、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出示:120页第1题)
走进数学王国,有好多数学问题在等我们去解决,瞧,小刚已经开始做了,(课件出示:小刚和小强做的175+62=795)小刚做得对吗?为什么?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后全班交流。
练习1
李刚太粗心了,我们可不能跟他一样,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的去做,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20页第1题。
班内交流。学生谈自己做题的感受。
练习2
数学王国里还有图书馆呢,看,这里的书可真多,(课件出示:124页第2题)
师: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自己解决吗?小组内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数学王国是由东、南、西、北四个村子组成的,(课件出示:120页第2题)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最近?近多少米?
学生同桌讨论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南村到北村又有几条路?哪条路远一些?远多少米?东村到北村呢?西村到南村呢?
小组内完成。班内交流。
小结:
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学生充分发言。
(2)教师小结
三、综合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十、认识分数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 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还可以涂哪部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想想做做1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第1题,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色部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折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形纸,与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每组选出秀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p101--10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4、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谈话:上节课我们比较过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5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

五、读一读

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5--106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丁丁说:"没问题!"妈妈把大蛋糕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问丁丁:"两次抹酱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5块!"丁丁快速地说。"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丁吗?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

1、简单的分数加法

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简单的分数减法

问:观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

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3

独立读题完成,指名说出题意。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出题意。

在小组内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不必揭示分数基本性质的名称及其抽象的内容。)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