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第八单元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课 时:4课时


第一课时:可能性(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 2、3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可能性(二)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 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p109 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可能性(三)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可能性(四)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1、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2、第9题,
[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3、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4、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 掷一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进一步体验确定和不确定性。
课 时:1课时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fwr816.cOM展读推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后记: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他们总是很感兴趣。实践也证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最直接的途径是直观和亲身体验。伴随着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有选择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不断地再现此经历,并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生活体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将其组合、排练,以表演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这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掌声》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一下自己获得掌声时和为别人鼓掌时的心理感受;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我让学生亲身做同样的实验: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结合到来的圣诞节,组织同学们开圣诞大会,互相赠送礼物。这样的一个个实践体验活动,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在这种气氛下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验作者的感受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在体会好汉查理的感受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现体验:谁愿意把查理的感受给表演出来。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在小组竞相表演的前提下,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看到学生们入情入境的表演和活灵活现的动作,使我感受到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上教学可以看出,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师生之间合作的效果,创造出教学气氛来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也在此得到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 时: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 时:11课时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日 期: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
2、 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日 期: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 89×6 798×3 69×5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日 期: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整理复习
日 期: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X×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内容。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学习本组课文,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爱、表达爱,学习怎样去爱别人。

教学时,我利用单元导读,出示语句:“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提出:爱还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他们心中的爱。初步感受了爱。接着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爱,最后通过拓展小练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爱。

比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我通过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英子内心的自卑与孤独,然后弄明白英子上台讲故事及讲完故事后同学们给予英子的两次掌声,以“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理解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从中感受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和关爱。再以“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鼓励让你获得了勇气或信心的,你给过别人鼓励吗?请写一写。”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平时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鼓励,懂得这就是爱的表现。

再如:教学《给予树》这篇课文时,我将重点设定为理解金吉娅的内心想法。我根据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将这个环节设定为三步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很低?她为什么而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在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的同时也在想着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感受金吉娅内心的决定。)接着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朗读、感悟金吉娅美好的心灵。再通过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升华对爱的理解:假如你就是金吉娅帮助的那个小女孩,当你收到洋娃娃的时候,你心里会怎样想?你有什么话想对帮助你的人说?请写下来。从学生的写话内容可以看出,他们能够感受到一个陌生女孩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懂得要去感谢别人。

当这组课文学完后,我再写话训练,让学生深入去感受爱、表达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写一写在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关于爱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所做的或自己得到的爱。)学生能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虽然在写作水平上还很欠缺,但却表达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有很多同学写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生病了,父母或爷爷奶奶耐心照顾自己的情景;有的写了自己给别人让座或是帮助别人的一件事;还有的写了在学校里,老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贤昌小学 张朝芬)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课 时:3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 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 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激趣导入。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
二、共同探究。
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一小组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4、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三、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四、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从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5.“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 掷一掷 (五)
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1课时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十?

(3)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快开学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学校也准备了一些铅笔要分给各个班,你们会分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①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3= ③师:6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可提示学生在情景图中圈一圈)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3=20。

B.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C.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

D.因为3个20是60,所以60÷3=20。

(2)完成“试一试”。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是如何算的?

预设:A.因为6÷3=2,所以600÷3=200。

B.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就是200。

C.因为3个200是600,所以600÷3=200。

(3)小结: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你认为在口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2.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刚才同学表现得非常棒!能够将整十数和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

百来进行口算,那么如果被除数不是几十或几百你还能口算吗?

(1)课件出示例2。

①问: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②师:要求“每班分得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120÷3= ③师:120÷3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12÷3=4,所以120÷3=40。

B.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4个十就是40。

(2)小结:你喜欢哪一种口算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吗?

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时,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百来计算,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几个十或几个百。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分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49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3)比较每一组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口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口答,让两三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3.完成“想相做做”的第3题。

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 完成“想相做做”的第6题。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长方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你如何求出涂色部分表示多少?(注意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来理解,应该把两个小三角个形合一个,这样长方形就被平均分成6份。)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五、当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51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生口答。

2.“小红和小明一共到商店买了18支铅笔,平均每人买了几枝呢?”出示应用题,指名口答算式。

生:口答算式 18÷2=9

师:你是怎样想的?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 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 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 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

书:48÷2=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

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

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

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 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该怎样列式?

6、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8、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