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2024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二)设计意图:

“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解暗箱”的方法,获得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流程:

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四)重点难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准备

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认识心脏的功能,并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这个活动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动开始时,先用空矿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进一个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

查看全文>>>

一、从生活出发,探究基本电路的连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只手电筒)

生(齐答):手电筒。

师:你能使它发亮吗?

生(齐答):能。

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拿起手电,并装进电池,打开开关,手电筒亮了。)

师:手电筒亮了,它为什么会发亮的呢?

生:有了电池,它就能发亮了。(板书电池)

生:还需要小灯泡。(板书灯泡)

生:还要把开关打开,手电筒才会发亮。(板书开关)

师:如果把手电筒的外壳拿掉,它还能亮吗?老师这儿为你们提供了灯泡、电池、开关,你们能使小灯泡发亮吗?利用桌上的材料试一下。

(学生动手尝试,没能成功。)

师:老师再给你们一些导线,你们再试试。(板书导线)

(学生再次尝试,小灯泡亮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没有导线小灯泡就不亮。

生:用导线把电池、开关和灯泡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

生:我发现手电筒的外壳可能就和导线的作用一样。

生:我同意李波的意见,手电筒没有外壳,刚才的电路没有导线,灯泡都不亮,所以手电筒的外壳就相当于导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把刚连接好的电路画下来吗?只要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把先画好的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老师还有一种简单而又科学的画法,你们想不想学?

生(齐答):想。

(教师指导电路图的画法,完整示范画出符号电路图)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并把画得较好的予以展示。评价时挑出有问题的,直接借助投影予以更正。)

师:通过连接和画电路图,你发现比简单的电路图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一个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二、从材料出发,自主探究电路的连接

师:同学们刚才都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增加一倍材料,你还能使灯泡都亮起来吗。

生(齐):能。

师:在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两节电池要先用导线连起来,小组合作成功后就用刚学的新方法画出电路图,连在一起的电池要这样画(板书示范)。先讨论再动手。

(学生先讨论怎样连接,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师:都连接好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你们连接的电路,把你们的电路图带上来说说这一电路的特点?

生:我们是从电池先连到一个开关再连到一个灯泡,再连一个开关和灯泡,无论打开哪个开关,两只灯泡都可以熄灭。但是要想两个灯泡都亮,就必须同时按下两个开关。

生:我们是连了两个开关后再连了两个灯泡,断开一个开关,灯都不会亮,一定要两个开关都合上灯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四)学习第一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查看全文>>>

教材选取

小学英语第五册(eec)lesson 7what’s he wearing?(part i)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英语描述服装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在竞争的环境中,互相激励。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

描述他人的穿着。

教学难点

wear, jacket, pants, boots, glasses

教具

准备

学生准备:穿色彩鲜艳的服装

教师准备:每组一套单词卡片、服装图片、

教 学 步 骤

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pre-task

while task

post

task

1.warm up

2.lead in

1.collect

clothes.

2.what's

he wearing?

3.he's wearing and .

3.fashion

show.

4.does he wear glasses?

summary.

game.

can you

help me?

homework

dance

listen to the tape.

looking for

billy.

speak“i can’t find my brother billy”.

each group speak out 5 kinds of clothes.

point and say.

describe the

students’cloth-es.

work in groups and report.

speak and do

the actions.

follow the tape

play a game.

guess who is he or she?

design a suit of clothes.

welcome to tino’s english town.

let's dance toge-ther.

1.i'm sandy. wel-come billy to

sing a song.

“i can't find my brother, billy.”

2.teach: “find”

1.speak out 5

kinds of clothes.

2.read cards in groups.

3.game:woo-face

i'm wearing

and .

he's wearing

and .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a sign, mobile phone, a cinema, mean, exit, staff only

2. 能听懂,会说本课会话

3. 会用 “what does that sign mean?” “it means …”询问及解释公共场所一些指示牌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

会用“what does that sign mean?” “it means …”询问及解释公共场所一些指示牌的含义

2. 难点

能理解句子 “lingling and mingming are going to the cinema.”

三、教学准备

手机一部,自制指示牌若干,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师生问候

2. 唱英语歌曲 “come and help me”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 出示自制指示牌 “no talking”

t: have you seen this before?

where can you see it?

what does it mean?

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达含义,再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中文或英文进行解释说明.板书句子 “it means ‘please keep quiet.’”,并带读.

2. 用同样的方式解释说明指示牌

3. 带读以上单词,让学生们分组练读.这时手机响了(故意设计)

step 3 practice

1. 听录音,看挂图,理解课文大意

2. 听录音,模仿跟读

3. 教师解释…are going to…在文中表示正要去做某事

4. 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并配以动作

5. 同桌分角色表演

step 4 consolidation

1. 创设情景,自由会话.根据人一指示牌自由设计情景,表演小品.

2. 评价

3. 练习

4. 家庭作业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等。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月相变化情况,要求记录下每天观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月亮的变化等,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各样形状

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这样可以方便比较、排序和发现规律。)

学生画月亮。

师:一眨眼工夫,一个个月亮在我们手中诞生了!哎呀,画得多美呀!谁拿自己画的月亮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组织交流。(教师可相机介绍不同的月相所出现的不同时间。)

生:我画的月亮是一个圆月,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画的也是圆圆的月亮,不过,我的月亮上有许多环形山。

生:我画的月亮是姜黄色的,很细很细,弯弯的,像一只小船,荡漾在银河里。(这是月初或月底时看到的月亮)

生:我画的月亮只有半个,还有一半我们看不见了。(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师:我们面前出现了这么多的月亮,同组小朋友互相看看,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画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月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分组把10个不同的月亮排起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有不同的意见)

提醒学生:尽可能按时间排。

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月相排列方法。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4、制作月相盒。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研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制作月相盒,使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的分析过渡,教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便于学生掌握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明了什么?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

查看全文>>>

课题1 lesson1:fathers mothers brothers and sisters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孩子们掌握并能充分运用家庭成员的词语,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情,增进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难点 能运用older younger 并在原有基础上做“举一反三” 练习。并能运用重点句型: i have … i don’t have … she is younger than me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示范等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单词卡 通案 个案 step 1:导入新课 greet the students with the familiar phrases . sing the song “ i love you ,you love me .” step 2:新授 1、grandmother (奶奶或姥姥)、grandfather (爷爷或姥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自己家庭的照片,解释这两个词都有双重的意思。用“吹气球”方式(声音由小到大)领读单词数遍。叫学生自己读最后告诉学生:everyone has two grandfathers and grandmothers . 2、重点句 认真看自己的照片,然后教师引出句子:i have father and mother. i don’t have sisters and brothers . 此时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猜出意思。 i have … (我有…)i don’t have … (我没有…) 3 、游戏环节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第二部分的重点句做练习,以家庭成员为主,同时拓展为其他单词的操练。此环节可以把孩子们分为boy team and girl team ! 最后获胜组得到奖励,展示才艺。必要时可采取语言激励评价或肢体评价。 4、自由寻宝。 让学生一起读课文第二部分,从而自己发现重点句。bob is 20 years old . lynn is 8 . she is younger than bob . 同桌为一组自由练习比较级的句子。例如:i am taller than you. i am shorter than you . step 3:跟读。follow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 step 4:结束课程。 布置给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能自拟题目。

3.学习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经过,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借鉴方法

1.组织学生重读《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具体,是因为他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

1)初读片段,整体感知。知道文章选的典型事例是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一事。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读片段,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的语句,然后讨论: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冯老师的。

3)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小作者是从动作、眼神等方面刻画冯老师的。老师强调:"正因为作者抓住了冯老师的动作、眼神这些细节描写,所以才能写得如此的细腻、生动。"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致了,那么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写呢?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现、感受也要写,只是不做重点描写。

3.小结写法

1)师生联系两篇例文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

2)师相机板书: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相关人物的感受、反应 。

3)教师强调,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事情。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借鉴例文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

1.出示习作要求,请学生自读,自己审题。

2.指导选材

1)确定写作对象: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刻画的人物是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2)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这件事可以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师的一次鼓励,也可以是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是有形的帮助,也可以是无形的帮助(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要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两件事。通过这次讨论,尽可能地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避免了选材雷同,千人一面的问题。

3.小组互说

1)要求学生确定一位老

查看全文>>>

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2024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