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 ”,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fwr816.cOM展读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口头交际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 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 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 “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 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 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 新闻发言人发言。
6、 选出“新闻发言人”“新闻”“头条新闻”等。
7、 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 师生总结
1、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心比心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心比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钓鱼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一文,希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丽江”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