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 导航 >

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024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英语教学总结范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在既有会考又有高考的这一年高三英语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的要求,不断地探索教法,调整训练方案,按照英语教研组的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培养主体意识,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学生树立信心。同时我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主旋律进行教学和复习,提高实战能力,力求做到高效地进行复习,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矗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

(二)、合理制定、完善教学、复习计划。

(三)、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四)、精研高考试题,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全国今年各省份的英语试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将高考对词汇、短语和语法的考点做了详尽的分析归纳,对完型、阅读和写作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目的想真正实现“考什么教什么”。

(五)、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这一学年教授两个班为应届文理科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能及格的学生人数微乎其微。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高复文班的学生属于良莠不齐,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好,但也有相当大的尾巴,及格很困难。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xx年8月到xx年3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对这40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2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2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2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带来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三英语教师教学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高三英语教师教学总结范文【1】

这是高三的最后一学期了,时间短,任务重。这一学期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这一学年教授两个班为理科普通班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能及格的学生人数微乎其微。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20xx年8月中旬到20xx年3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对这58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第一学期复习到高三年级第6单元(20xx年1月底)。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主要是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征订了两套听力风暴,共有80套,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这两套材料都是高考播音者录制的,含金量高,所以标准的听力材料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网址:一个是21世纪报,一个是china daily。网站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英语教案:the numbers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英文数字number thirteen to number twenty 2.听懂、会说purple,pink, white, orange. 3. 熟练地听懂、会说句子:here’s a ……和this is a ……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听懂、会说英文数字number thirteen to number twenty 2.听懂、会说purple,pink, white, orange. 三.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教学用书、多媒体、学生卡片、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教师带领学生唱英文歌曲“colours”,借此复习颜色的单词。 (tpr手势加动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仿和记忆。) step 2: presentation(呈现) 1. 教数字单词 (1).出示一张幻灯片,有二十支彩色笔,下面标有数字单词。) t:look at the makers . weiwei wants to count the makers.can you help him? t:let’s count. (到13之后要放慢语速,板书13到20) t: follow me.,thirteen↗↘……(出示单词卡,照单词卡片读) t: six后面加teen 就是sixteen, (引导学生seven加teen就是seventeen……,说一个就板书一个数字) (2)play a game----.指数字游戏, 2. 教颜色单词 (1).t: eyes on the makers. can you tell me what is it ? t: yes,it’s a green maker,green↗↘. (出示、板书this is a 句型,先用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单词问,让学生回答正确后建立自信心,再用同样的方法教其他颜色的单词) (2)t: let’s play a pass game. step 4: consolidation(巩固性操练) step 5:读课文 step 6:activity book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三英语:unin 14 roots教学目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应能熟练地运用表示“希望、意愿、祝愿”的常用语;复习it的用法;了解19世纪欧美白人捕捉和贩运黑人作奴隶及虐待他们的罪恶历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词汇 become of, once in a while, provide, the moment, go back, role, reason 2.重点句型 1)born a free man, he was now in chairs. 2)what shocked him most was that the man who carried him were black. 3)worse was to come. 4)all he knew was that his african ancestor taught his son and grandson the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for “river” and “guitar”! 3.语法it的用法 1)there's a knock at the door.who is it? 2)it's a lovely baby.is it a boy or a girl? 3)it is/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we last met. 4)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so. 5)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him this morning.

教学建议

教学教法:高三下学期,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课文是不现实的。但高三下册书里却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及词汇,舍弃又未免可惜。把课文当作听力来上,即锻炼了听力,又培养了语感。如果听力与写作结合,学生的进步会更快。 写作可以练习听后写大意(main idea),写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三英语教案:unin 14 roots教学目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应能熟练地运用表示“希望、意愿、祝愿”的常用语;复习it的用法;了解19世纪欧美白人捕捉和贩运黑人作奴隶及虐待他们的罪恶历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词汇 become of, once in a while, provide, the moment, go back, role, reason 2.重点句型 1)born a free man, he was now in chairs. 2)what shocked him most was that the man who carried him were black. 3)worse was to come. 4)all he knew was that his african ancestor taught his son and grandson the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for “river” and “guitar”! 3.语法it的用法 1)there's a knock at the door.who is it? 2)it's a lovely baby.is it a boy or a girl? 3)it is/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we last met. 4)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so. 5)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him this morning.

教学建议

教学教法:高三下学期,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课文是不现实的。但高三下册书里却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及词汇,舍弃又未免可惜。把课文当作听力来上,即锻炼了听力,又培养了语感。如果听力与写作结合,学生的进步会更快。 写作可以练习听后写大意(main idea),写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三英语教案:unin15 study skills教学目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主要有: 1. remind sb. of sth. 2. fix a date for… 3. on作“关于;论及”的用法 4. “be + to be + 过去分词”表示“有必要做某事”、“有可能做某事”或“按计划做某事”的用法 5.dip into表示“随便翻阅;浏览”的用法 6.not作部分否定的用法 7.v-ing作伴随状语的用法 8.in a word 9.shut up 10.above all 11.here and there 12.once again 13.look out for 14.in reply(to…)/reply to 15.in different ways 16.take turns 二、本单元应掌握的日常交际用语有: l.i’d love to… 2.would you like to… 3.will you come to…? 4.i had no idea + 从句。 三、本单元在语法方面主要复习和系统和总结行为动词和情态动词的时态,归纳了句中谓语构成的基本形式. 四、英文书信是本单元在书面表达方面的教学要求。培养做读书笔记的能力也是本单元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因为这种题型能比较客观和综合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1. are to be tasted/swallowed/chewed and digested 是be + 动词不定式被动式结构,这种结构意为某事应当、必须如何,常用在通知和说明书里。如: this medicine is to be taken three times a day after meals. 此药一日三次,饭后服。 such men are to be pitied. 这种人应当得到怜悯。 this form is to be filled in in pencil. 此表须用铅笔填写。 the recorder you borrowed last week is to be returned before may 6. 你上周借的收录机应当于五月六日前归还。 2. sb. + be likely + to-

查看全文>>>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高三英语教学设计:作文和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主题内容:born dying unit 7 sbii

相关领域:信息技术,医学

课时安排:2课时

任务布置:1、网上查寻有关的信息并做汇报;

2、课堂阅读两篇文章

3、写一篇英语演讲稿“cherish your life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善待他人,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pre-reading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1.what is aids ? what is hiv? 2. how do people get aids? 3. what happens to people who have aids? 4. how does xiaohua feel about having aids? 5.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6. something about the world aids day.

要求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预习课文。学生要回答以上问题,除阅读课文外,还必须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step 2: lead-in ——导入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ss have f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s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and ask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

查看全文>>>

学情分析:

本文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化随笔,属议论文范畴。但本文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体现在归结文章的观点上,这也是教学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作者在得出自己观点时,先列举了郭沫若先生以改变句式来改变意境的实例,这应重点分析。至于文中“善用联想意义”一节交代一下便可,而对套板反应则相对要详讲,警醒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要警惕套板反应。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方法与过程

1、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课文特点。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 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 体会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导语设计: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这也是我们现在读书所倡导的方法。可是朱光潜先生却偏偏说读书需要咬文嚼字。这样“逆天下之大不韪”,到底是何道理?我们还是赶紧来欣赏《咬文嚼字》这篇文章,看看朱先生是如何阐释的。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孟石,现代美学家,文艺心理学家。曾在吴汝纶先生私塾读书,旧学功底很深。(补充介绍清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刘大魁、方苞、姚鼐。)

2.字音(以小黑板展示):

咬文嚼( jiǎo)字 倒涎(xián) 蕴藉(jiè ) 锱(zī)铢(zhū)必较 付梓(zǐ) 岑(cén)寂

文本解读:

一、带着课后练习一的问题迅速浏览课文,了解文本的结构框架。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部分(1—5):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正反两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

二、赏析文本第一部分

1、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郭沫若改字的例子,让我们沿着朱先生的思路来欣赏。

①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③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④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分析:⑴郭老认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形象往往和它在现实中的意义不同,例如: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结得出:月亮——思念之情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诗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形象由于表达情感和使用范围的稳固,使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审美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重要句子,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明确: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

三、问题探究:

1、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明确: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2、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吧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 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 襟三江而带五湖 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 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 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 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 2 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 3 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呻吟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

查看全文>>>

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范文资讯网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024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