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物理课教案 > 导航 > 高中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学设计

物理课教案

高中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也许以下内容“高中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学设计”合你胃口!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案教学设计
冲坡中学 罗凯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静电场的规律、概念,建立静电扬的知识结构。利用场的思想、场叠加的思想认识和解决电场问题,加深对静电场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静电场部分的内容概念性强,规律内容含义深刻,是有关知识应用的基础。但由于概念和规律较抽象,对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恰当地建立有关的知识结构,处理好概念之间、规律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复习困难的有效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对规律和概念的回顾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复习静电场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原来学过的规律和概念都有哪些?(将学生分组,进行回顾和整理)
学生活动
学生按组,回忆已学的有关知识,相互提醒,相互启发。
在教师的安排下,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将他们整理的知识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3个,由于内容基本相同,其它组再做一些补充。)
学生代表上台。
建立知识结构:
从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知识内容上看,基本上能够把静电场的有关内容列举出来,但一般来说,每个同学在整理知识时,方式方法又有所区别。为了使知识在我们头脑中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下面,我们来共同构造这个静电场部分的知识结构网络。
(带领学生整理和建立静电场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图表见附图)
二、静电场概念的几个问题讨论
1.场概念的巩固
[问题1]带电小球A、C相距30cm,均带正电。当一个带有负电的小球B放在A、C间连线的直线上,且B、C相距20cm时,可使C恰受电场力平衡。A、B、C均可看成点电荷。①A、B所带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②如果要求A、B、C三球所受电场力同时平衡,它们的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通过对此题的分析和求解,可以加深对场强概念和场强叠加的理解。学生一般从受力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库仑定律求解。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做以下分析。
分析与解:①C处于平衡状态,实际上是要求C处在A、B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
既然C所在处的合场强为零,那么,C所带电量的正或负、电量的多或少均对其平衡无影响。
②再以A或B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利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
答案:①qA∶qB=9∶4,②qA∶qB∶qC=9∶4∶36。
[问题2]如图3-1-1所示,在方框区域内有匀强电场,已知UA=2V,UB=-6V,UC=-2V。试用作图法画出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在黑板上作图。
通过此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对匀强电场的理解更深刻。

分析和解:据题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8V,A、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4V。所以,先将A、B两点用直线连接,则A、B两点间的中点的电势为4V,与C点的电势相同。将这两点连起来,就是电势为-2V的等势线,电场线应与该直线垂直,且由高电势点指向低电势点。(如图3-1-1所示)
[问题3]我们知道,公式表示点电荷Q的场中的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得到的单位为N/C;公式表示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大小,其单位为V/m。那么,单位N/C能否用在匀强电场中?如果能,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V/m能否用在点电荷的电场中,如果能,其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请学生谈他们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准确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含义。
2.问题的是非讨论:在静电场中,
①场强较大处,电势也一定较高吗?反之,电势较高处,场强一定也较大吗?
②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一定为零吗?反之,电势为零处,场强一定也为零吗?
③场强相等处,电势也一定相等吗?反之,电势相等处,场强一定也相等吗?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请学生谈他们的认识与理解。
讨论中应提示学生,如果要*一个结论,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分析与解:①以点电荷(正和负)的电场为例。②以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和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为例。③以匀强电场和点电荷的电场为例。
3.电场叠加问题的讨论
[问题1] 如图3-1-2所示,半经为r的硬橡胶圆环上带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其单位长度上的带电量为q,现截去环上一小段AB,AB长为l,(l<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请学生谈他们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本题的求解,使学生加强对电场场强叠加的应用能力和加深对叠加的理解。
分析与解:
解法之一,利用圆环的对称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即圆环上的任意一小段在圆心处所产生的电场场强,都与相对应的一小段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叠加后为零。由于AB段被截掉,所以,本来与AB相对称的那一小段所产生的场强就成为了整个圆环产生的电场的合场强,因题目中有条件l< 解法之二,将AB段看成是一小段带正电和一小段带负电的圆环叠放,这样仍与题目的条件相符。而带正电的小段将圆环补齐,整个带电圆环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的场强为零;带负电的一小段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可利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求出,这就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答案:,方向:指向AB
[问题2]如图3-1-3,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在它的顶点B、C上各有电量为Q(>0)的点电荷。试求三角形中心处场强E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自己练习求解,以巩固概念。
通过此题的求解,进一步巩固对场强矢量性的认识和场强叠加理解。
答案:

三、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
1.电场中的导体
组织学生整理、复习。
(1)什么是静电感应?
应明确:静电感应是一个过程,是导体内电荷重新分布的过程。
找学生描述静电感应过程。
(2)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有哪些性质?
①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②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③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应让学生逐一说明这些性质的含义。
(3)巩固练习
[问题1]观察与解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配合演示实验)①与毛皮摩擦过的胶棒靠近一个不带电的静电计上的小球,可以使静电计的指针张开,解释原因,此时静电计指针上带何种电荷?②若在此情况下,胶棒与小球接触,指针会带何种电荷?③若胶棒不与小球接触,而是用手接触一下小球,指针闭合,然后将胶棒拿开,指针又张开,解释这个现象,并说明此时指针带何种电荷?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然后给出解释。
[问题2]如图3-1-4所示,绝缘的导体球壳p上有一个小孔,用一根导线将球壳内的小金属球a和球壳外的小金属球b连接起来,p带正电。静电平衡时,金属球a、b是否带电?分别带何种电荷?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果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讨论解决。
通过对此题的分析,可使学生对静电平衡的性质的理解更准确。
可提示学生:小球a和小球b与球壳p等电势,小球a可看成是球壳内表面的一部分,而小球b应是球壳p外表面的一部分。
2.电容器
复习要点:
(1)电容的定义;单位:法拉F。
(2)电容器是一个储存和释放电能的元件。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重温平行板电容器的研究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做整理工作。
学生应知道在演示实验中,静电计指针指示的是指针与外壳之间
的电势差,也是电容器两板之间的电势差。
学生读题,思考后回答。
问题讨论:
[问题1]如图3-1-5所示,金属板A、C平行放置,且均接地,设金属板B带有正电荷3×10-6C,将B插入A、C之间,并使,则A、B间和B、C间的场强大小之比E1:E2=?A、C板各带电量多少?

,则A、B间和B、C间的场强大小之比E1:E2=?A、C板各带电量多少?


此题可以巩固静电平衡和电容的有关概念。
答案:E1∶E2=2∶1;QA=2×10-6C,QC=1×10-6C。
[问题2]如图3-1-6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8V,电容CA=20μF,CA=10μF。
学生读题,思考后回答。

(1)开关S先接1,再接2,则QB=?
(2)在此基础上,开关S再接1,然后又接2,则QB=?
通过此题的分析和求解,加深对电容器储存和释放电荷功能的理解。
答案:(1) QB=1.2×10-4C;(2)QB=1.6×10-4C。
教学反思:

fwr816.cOM展读推荐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物理课总是很多学生都觉得很枯燥的课程,因为有很多物理量和实验都需要去背记和制作,但是对于物理老师来说一堂很好地物理课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把内容都灌输进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几篇优秀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和范文,希望各位老师喜欢。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③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①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


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这节课的后面,教师提出:你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请一些同学作组际间交流,教师真心倾听、真心欣赏、真心关注每位发言的学生,但不作评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思考,进而让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在一派“学术争鸣”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争论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


4.实验法。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节中,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在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化和学生学的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实验法


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四点的指导:


①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


②在实验之始,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


③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


④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


①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


②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③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


四、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我让学生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②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反应;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④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⑤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


(3)实验求证。我首先边做边讲实验⑴,然后,进一步提出:其它的反应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布置学生做分组实验,在实验前交待清楚怎么做实验,如何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第一行中每组做实验⑵,第二行中每组做实验⑶,第三行每组做实验⑷,第四行每组做实验⑸。


(4)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我写出以上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介绍以上各种溶液的成分。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参加了反应?哪些成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哪些是反应生成的?


②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③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其实质上是什么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组际间交流,共同得出以下关系(略)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要求学生用化学式表达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我设置了几组习题:


一、填空:


(1)电解水时生成2克H2和16克O2,则有克水参加了反应。


(2)将4.9克KClO3跟1.1克MnO2混合后,加热一段时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克,则生成了克氧气.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大。


三、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在反馈、矫正后,提出:①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②你能否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几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2)


教学设计理念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


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较难学的部分,学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以至于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面对这一现象在这一节教学中突破重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复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


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渗透比较,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


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确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形成对比知道知识的发展过程由错误正确完善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点和关键。投影牛顿第一定律


一、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错误)


二、运动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正确)


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完善)


环节五:难点突破


牛顿第一定律虽已建立,但学生对其建立过程仍比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形成难点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直观实验与抽象受力分析相结合的起来,这样做到了使其难点先简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决方法,使其难点被逐步得以解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题,创新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形成新旧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巩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


4、在此引导说明,对其进行加深,从而形成深刻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系,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认知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顾,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


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


(1)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在复习运动和力基础上)


(2)新旧联系,指引注意。


(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


(4)讨论分析形成结论。如果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讲座得出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5)反馈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说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巩固和深化。


确定教学目标


导入课题


提供感性材料


分析推理


形成定律


反馈强化


巩固应用


小结综合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3)


一、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分析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一分为二去看待,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一初二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


三、教学理念:


(1)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


感动不了自己的演员就演不出感动观众的戏,同样感动不了自己的老师也感动不了自己的学生。教师不是千人一面,也都有自己各自的风格。教师的多样性会给学生新鲜的感觉,但是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教师都要有自身的魅力。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品德高尚、业务精通,钻研教材,学识广博,热爱学习和生活,喜欢和学生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不管这位教师是慈爱的还是严肃的、是幽默的还是平易的,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在很多的教育者都能够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落实到实际当中,很多学生依然还是学习的奴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班级教学的模式依然还在,考试和作业的压力依然还在,老师的框框依然还在,学生被逼迫学习的往事记忆还在。如果老师一味做秀,强迫学生非要表现的很活跃,也是不现实的。那些有创造性的学生即便处在填鸭教学中,他们也是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那些不爱思考不爱表现的学生,即便处在民主的环境中,也不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说课改无益,只是说明了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是更好的尊重人性。因材施教才是为师的根本。


教材作为一种学习的必要资源和导航,是人类很好的朋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读书千遍,其意自现”虽是一句古话,但是在现代教育中也还是适用的。一些时髦的教育者常常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源,很少看到公开课中教师让学生看书。其实教师给学习必要的阅读指导恰好体现在对教材的阅读指导上。至于网上查找资料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环节。尽管如此,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可以不必完全遵照教材的设计。同时也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深入思考,不去尽信。


有的教师常常觉得要好好珍惜课堂四十五分钟,一定要尽力多说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给学生,这样心理才会塌实。学生探究一节课没探究出个结果来,有的老师就会想这节课上的失败了,还浪费了时间。其实,学生真的学会了多少和老师说了多少是不成正比的。结果并非不重要,但是过程永远是重于短期结果的。过程会有更长期的影响。


另一种类型的教师会让学生做一切工作。整节课一直是学生在实验、学生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教师成了大道具、大摆设,调整出一个最美丽的笑容站在一边。做为教育者都很明白这样的课,学生也不是主人,而是主演。这样的课很是热烈,但是不够和谐。


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和谐发展十分必要。苛求结果不见得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和谐自然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2)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学反馈调节课堂。


结构决定功能。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是对教学结果的无形的力量。同一节课,同样的教学环节,将顺序调整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应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本人曾经很精心地设计了一堂课,后来又听取老教师建议根据试讲的情况进行了修改,觉得设计的比较完美了。正式讲课那天,学生们很紧张,失去了往日的活跃。我依然按部就班着那套几经修改“比较完美”的教学过程,最后的效果是完全背离了我“快乐物理”的初衷。这节课的失败让我知道,化的教学过程指的就是获得教学效果的过程,化的教学过程体现的也许是教师的理性智慧但是更体现的是临时对教学过程的运筹帷幄。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里重要的一环。好比打铁,高温加热,然后锻打出一个需要的形状来,只有淬火才知道真成败。打铁不是打给围观的人看,而是真的要打出好铁器。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评价,及时的纠错,这样才会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同化知识,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3)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万物莫不相异。孔子对他的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4)实验和教学媒体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结论的得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比如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比如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都需要做实验。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仪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比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用铁屑排步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的。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那么学生只能是到实验操作台参观一下(容易造成混乱),否则就看不清楚。所以实验和教学媒体都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5)给学生以思想教育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物理的极至是哲学。物理教材中渗透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诸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实践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等。而这些深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形象的描绘而是通过逻辑思维,通过推理,通过实验的出的。然后这些深刻的思想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


寻求科学之路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科学的追求也唤起了人们的蒙昧,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使人更加高尚。如果教材中没有思想教育的因素也不必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但是如果有思想教育的因素,教师就应该深层发掘,并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


教具:实物投影仪、奥斯特实验器材、通电螺线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电流的效应?2.简单的磁现象


2)新课


实验1:使每个同学用一组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小磁针、磁铁来做实验。


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发现: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也发生偏转。


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


也就是说: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给学生讲述简单的物理学史


在历,人们对电和磁现象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认为电和磁互不相关。19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有联系。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的方法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起初他的实验都失败了。直到1820年4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终于发现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偏转。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做过几十个不同实验,成为发现电和磁之间关系的第一个人被载入史册!今天所进行的实验正是当年奥斯特的实验,所以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奥斯特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来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


实验2:在螺线管的两段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它们的极性可以从实验中小磁针的指向来确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安培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手来表示,这就是安培定则。


你们也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出这种方法!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反馈:


4)想想议议:如果条形磁铁磁性减弱,你能用电流来使它加强吗?应该怎么办?


5)小结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②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③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说学生情况

本课由于没有简单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后果、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我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A、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恰当、清楚地说出教学手段的选择、分解、组合和应用的先后顺序,特别要说出教学手段应用的使用和作用时机。

B、教学手段的使用原因

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鸦片战争》部分视频。(设计意图)用视频播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记忆的效果,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顾名思义,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引起来的。展示罂粟花图片,并作介绍:鸦片俗称大烟,

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19世纪中期后,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

【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背景

播放视频: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如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共同讨论,小组共同解决,并由小组代表回答。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智能。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 参阅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弛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板书】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总结】从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中贸易综合国力方面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板书】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鸦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同学阅读课本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活动】英国掠走中国大量白银(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数十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展开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当时哪位政府官员最先意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活动】林则徐、虎门硝烟。

【教师活动】播放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活动】有见识的林则徐开始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那道光帝会采纳林则徐的请求吗?如果会的话,请思考道光帝为什么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学生活动】会的。道光帝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才会那样做的。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在虎门海滩成功销毁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活动】他们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教师活动】很好,从刚才一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禁烟运动点燃了鸦片战争,成为了它的导火线。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学生活动】中国近代历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活动】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领导禁烟运动,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教师归纳并板书】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板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三个阶段及路线图)
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1、战争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从鸦片战
争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历史。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此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因为今天的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成功收回香港主权。(幻灯片播放“香港割让历史”的资料介绍)
【教师活动】讨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拓展提升】假如我是一个法官,我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有危害,出现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始。
3、总结:(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课题延伸(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六)说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高中高三英语复习教案:Making the news


1 occupation【课文原句】

occupation工作/ 职业

他的职业是什么?What is his occupation?

辨析:occupation, job, work和profession 这四个名词都有“工作”之意。

occupation较为正式,经常用在填写表格上。

job是可数名词,可指一个单独任务,也可指工作职位。

work是不可数名词,泛指一切工作。

profession一般指需要专门技能,尤指需要较高教育水平的某一行业、职业,如医生或律师。areer指经过专门训练,终身愿意从事的职业。

选词填空 occupation, job, profession, work

a. please state your name, age and_________ below.

b. I have a few _____ to do in the house this morning.

c. Looking after children all day is hard____.

d. His ability carried him to the top of his ____

2.cover使服从,顺从

常见搭配:submit sth (to sb).(向某人)提交某物 submit(oneself)to 听任

①请提交你的申请表。please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form.

②我不肯听任他的控制。I refuse to submit(myself) to his control.

3.assist 聚集 常见搭配:

concentrate on (doing) sth 专注于(做)某事

concentrate the /one’s mind 集中注意力; 聚精会神

concentrate one’s effort/attention on sth 集中力量/注意力于某事

concentration n. 专心;聚集

完成句子

a.Stop talking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心工作 )

b. Nothing ____________________ ( 集中注意力 ) better than the knowledge that you could die tomorrow.

c. I decid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力以赴 ) finding somewhere to live.

4.acquire课文原句】

acquire vt. 获得,取得

1)他是如何获得他的财富的。How did he acquire his wealth?

2)我们逐步获得了做这项工作的经验。Gradually we acquired experience of how to do the work.

辨析:acquire, obtain, gain, get, win, earn, secure这些动词均含“获得、取得、得到”之意。

acquire: 强调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努力而获得某物,也指日积月累地渐渐地获得。书面语用词。

obtain: 较正式用词,着重通过巨大努力、要求而得到所需或盼望已久的东西。

gain: 侧重指经过努力或有意识行动而取得某种成就或获得某种利益或好处。

get: 普通用词,使用广泛,可指以任何方式得到某物,也不一定要经过努力。

win: 主要指通过努力、斗争、比赛等而获得胜利。

earn: 侧重指依靠自己的劳动或因付出价与有功而获得。

5.have a good nose for sth课文原句】

have a good nose for sth = have an eye for …/ have an ear for .. 有眼光/ 对..感兴趣;对…很敏感;很善于发现

1)她对音乐感兴趣。She has an ear for music .

2) 他是个善于收集丑闻的记者。He is a reporter who has a nose for scandals.6.assess【课文原句】

assess vt 评价,评定;估算 常见搭配:assess sb./sth(as sth) 评定某人或某物(为… )assess+wh-从句 评定…… assess sth (at sth)将某物估价(为……)

1) 他这么懒很难评估他的能力。He’s so lazy that it’s difficult to assess his ability.

2) 一栋建筑物是否值得保存有这个委员会来评定。The committee assesses whether the building is worth preserving.

3) 他们将这所房子估价为25万美元。They assessed the value of the house at ,000.

知识assessment n. 看法,评定assessor n评判员

7.inform 【课文原句】

inform vt.通知;告知 常见搭配:inform sb. of /about sth通知某人某事

inform sb. +从句…告知某人……keep sb. informed 随时告知某人

1) 他向警察报告了那起抢劫案。He informed the police of /about the robbery.

2) 我通知他必须12点出发。I informed him that he must start at 12o’clock.

3) 有事随时通知我。Keep me informed of what happens.

8.depend on【课文原句】

depend on 依赖,依靠,取决于,随 ... 而定

常见搭配:depend on/ upon sth/wh-从句 依靠/取决于某事/…depend on/upon sb./sth. doing。。。 相信/指望…做某事

1)一切生物都依赖太阳生长。All living things depend on the sun for their growth.

2) 你不要指望他准时来。You can’t depend on his/him coming on time.

3)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努力工作。Our success depends on whether we work hard or not.

知识dependence n.依靠,依赖 dependent adj.依靠的,依赖的

That depends./ It (all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9.case $ accuse…of 【课文原句】

1) case n.情况;病例;案例;容器;箱子

① 他总是这样。That is often the case with him.

② 这位病人是流感的病例。The patient is a case of flu.

③ 博物馆中的展品常摆放在玻璃橱里。Exhibits in museums are often displayed in glass cases.

常见搭配:in case 即使;免得;以防万一(引导的状语从句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或用should+do) in case of… 即使……;万一…… in no case 决不(置于句首时,句子用部分倒装) in this/that case即使这样/那样 in any case无论如何

①带上伞以防下雨。Take the umbrella with you in case it rains/should rain.

②我决不会背叛我的祖国。In no case will I turn against my motherland.

③听说星期天得加班,那样的话我们就没法去看电影了。It is said that we’ll have to do extra work on Sunday. In that case, we can’t go to a movie.

2)accuse sb. of (doing )sth.因……而指责/控告某人

①警察指控他犯了谋杀罪。The police accused him of murder.

②她控告他偷了她的表。She accused him of stealing her watch.

知识

charge sb. with (doing) sth 指控某人犯……罪

blame sb. for (doing) sth /blame sth on sb.因……而责怪某人

10.so as to【课文原句】

so as to 为的是,以便

1)为了赶上最后一趟车,他跑得很快。He ran quickly so as to catch the last bus.

2)他练习讲英语是为了提高口语。He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so as 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

in order to +动词原形、so as to +动词原形和to+动词原形都可以引导目的状语。有时为了表示强调,也可以将in order to do、 to do 等放在句首,而so as to do 一般不放在句首,也比较口语化。表达否定的目的时,可以用in order not to do和so as not to do 这两种结构。

为了赶上火车,我早上五点起床。

① In order to /To catch the train, I got up at five a.m.

② I got up at five in order to / so as to /to catch the train.

③ I got up at five in order that I could catch the train.

11. guilty【课文原句】

guilty adj有罪的,犯罪的;内疚的

常见搭配:be guilty of 有……罪 be guilty 对……内疚

1) 这个美国男子被证实犯了谋杀罪。The American man was proved guilty of murder.

2) 他因没有常去看望父母而感到内疚。He felt guilty about not visiting his parents more often.

12. demand 【课文原句】

demand 1)vt (强烈)要求;需要 常见结构:demand sth. 需要……;要求 ……

demand to do sth. 要求做某事 demand that…(从句谓语要用should +do)需要/要求…….

① 这种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The work demands great patience.

② 我坚决要求见经理。I demand to see the manager.

③ 反对派要求把所有事实公之于世。The opposition have demanded that all the facts should be made public.

2)n. 要求;需求,需要;所需之物 常见结构:in demand 需求大 on demand 一经需求 make demands on对……提出需求

他们拒绝了工会的需求。They rejected the demands of the union.

1. 一位专业摄影师___________________2. 随身携带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渴望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集中精力于___________________

5. 专修一门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获得你需要的所有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对新闻非常敏感的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依赖 _________

10. 职业诀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有证据支持我们的故事_________

12. 说出全部真相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查明故事被遗漏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

14. 完全搞错了_____________

15. 指控某人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事情是这样的。_________

17.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18. 理应做过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安排采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盼望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当记者的首次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故意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为某人辩护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润色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被印制成胶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在……前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与某人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对……做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把……传递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着手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2. bring with 3. be eager to do 4. concentrate on

5. take a course 6. later on 7.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8. have a nose for a story 9. depend on 10. a trick of the trade

11. hav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our story 12. tell the whole truth

13. find out the missing part of the story 14. get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15. accuse sb. of (doing) sth. 16.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17. so as to

18. be supposed to have done 19. arrange an interview 20.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

21. the first assignment as a reporter 22. on purpose 23. defend…against…

24. polish the style 25. be processed into film negatives 26. ahead of 27. last of all

28.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sb. 29. do some research on 30. work on 31. pass… on to… 32. set (out)to do/ set about doing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上册《语言得体》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⑴明确语言运用得体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⑵通过系列练习促进该能力较好的迁移和形成。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探究交流:
语言运用得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招数之一: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招数之二: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招数之三: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口头语---------通俗易懂 书面语----------庄重典雅
招数之四:谦敬恰当,褒贬一致
招数之五: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积累:
(1)“家大舍小令外人”
A.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由“寒舍”而不用“寒府”,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美好的)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
(2)用“小”“拙” “鄙” “寒” “愚” 等字表谦称
“拙”(愚笨拙劣的)(如拙荆,称自己的妻子)“鄙”(粗鄙浅陋的)(如鄙人,称谦称自己)“寒”(穷困贫苦的)(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愚昧无知的)(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3)用“贵”“尊”等字表敬称。
“贵”(尊贵的)(如贵庚,称别人年龄) “高”(高明的)(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贤能的)(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 “尊”(尊贵的)(如尊姓,问对方的姓) “光”(光耀的)(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华”(光耀美丽)(如华诞,称对方生日) “雅”(规范、高尚)(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 “惠”(仁爱、宽厚)(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显赫、盛大)(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部分易误用谦敬词:
笨鸟先飞:用于自谦。抛砖引玉:用于自谦。蓬荜生辉:用于自谦。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不耻下问:用于夸赞别人谦虚好学。鼎力相助: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求人办事说“拜托”,请人帮忙说“劳驾”请改文章说“斧正”,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看望别人说“拜访”送礼给人说“笑纳”,对方来信说“惠书” 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请人指点说“赐教”,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自己住所说“寒舍”请人谅解说“包涵”,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未及迎接说“失迎”请人勿送说“留步”,中途先走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请人决定说“钧裁” 。
下面的句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境,是否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让学生回答了,就全部用,上黑板了删一个)
①他来拜访我,使我受宠若惊。
②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③明天我准时去,你务必在家恭候。
④你家令尊还在公司当经理吗?
⑤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⑥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⑦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三.高考试题,典型剖析:
1.(2008辽宁卷)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分)(2007年全国卷II)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四:规律总结: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学生总结)。
五: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1,某校文学社举办“写作与生活”讲座,高二年级文学社社长主持,他的串联词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刚才李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像李教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我殷切期望我们的同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下面请语文组组长张老师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
(1)将 ;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六:拓展迁移,巩固练习:
下面是某高校的一位学生春节给家长的一则手机短息,请指出并分析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6分)
家父:因事物繁忙,不能按时回家过春节,深表歉意,特此通知;也劝告母亲大人,敬请原谅。祝二老新年快乐

高中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 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 襟三江而带五湖
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 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 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 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 2 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 3 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呻吟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

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

三、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被迫他折服?

骈 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 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

四、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

【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

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W):

(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3)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①区别:第一,商品用于交换,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第二,商品有价值,其他劳动产品没有价值;第三,商品属于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联系:第一,二者都是劳动产品;第二,二者都有使用价值;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被发现,同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G):

(1)货币的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金银一旦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了货币。

②一般等价物是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形式的演变:金银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等。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一种生产关系。商品交换实质是相互交换劳动。因此,金银作为货币,同样代表这一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含义: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第一,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第二,二者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

①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和对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反之,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商品能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次数所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1)纸币的优点: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4)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在非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纸币的过量发行会直接表现在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上,因而被称之为公开的或显性的通货膨胀。在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由于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因而纸币的过量发行不能通过价格上涨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如凭票供应、限量供应或有价无货,被称之为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都是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2)通货紧缩 :指货物与服务价格水平普遍不断下降。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物价水平下跌的原因,在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大于需求,以及由之导致的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和经济衰退。其二,由于供应大于需求,而新的产品和劳务因技术进步滞后而难以产生,实体经济领域中有利可图投资机会减少。银行普遍出现“慎贷”甚至“惜贷”倾向,并导致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其三,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3)注意区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因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有限度的,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但并非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价格虽以价值为基础,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引起价格上涨以及由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等引起的价格上涨测不属于通货膨胀。二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常用的结算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帐结算:

2、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支票的种类: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考点:

1、对商品的理解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3、纸币的发行规律。

4、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5、外汇、汇率的理解。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材料分析:

1、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放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专家建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既要抑制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答: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少了,等于实际收入减少;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适度的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有好处。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抑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2)应当怎样确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第一,代售商品的数量;第二,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热点材料:在近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吸引外资甚至在2002年超过美国。另外,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挂钩,而美元从2002年中期就开始持续走软,因此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价实际也有所下降。因此,西方国家叫喊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中国货过于便宜,商品大量出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

解析:(1)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①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③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不轻易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

(2)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变量很多,不能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人把日本经济问题、美国经济问题或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统统归为汇率问题,归结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问题,这种过分夸大汇率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言行,只会掩盖自身经济发展中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拖延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靠汇率政策就可以摆脱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高中高三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基础写作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熟悉基础写作的特征和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掌握常用的写作模式和句型。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审题;如何进行信息整合;上下文的承接。

教学难点:写作思路及方法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体会与模仿。

一、 基础写作题的特点

高考设置基础写作题的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因此,基础写作题与往年的书面表达依然会有很多相似点,但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写作题材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材都非常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校园活动、校外见闻、交友、旅游、以及与考生有关的话题讨论等。可以预料明年高考写作题的题材还会在这些范围内,并为所有考生所熟悉。

2.写作的题材主要是故事性描述和应用文。历年的基础写作题的题材也会与往年书面表达相似,主要有故事性描写和应用文写作两大类。命题形式可能是看图写故事、看图表说明、根据表格信息完成一封短信或一份通知这类的应用文等。

3.内容呈现的方式具有半封闭性。作文试题逐步走向开放将是大势所趋。但是,基础写作题还只能是半封闭的,其特点是写作的内容是被规定了的,考生必须将文章所规定的信息点完整、全面地表达出来,但对于语言表达的方式、信息组织的先后秩序、需要补充哪些必要的信息等,考试又有一定的自主构思空间。

4.用5句话表达。这是基础写作题与往年书面表达题最显著的不同点。往年是规定字数(100词左右),句子的数量不作规定,所以很多考生为了不犯句法错误总是使用一些简单句。而历年的基础写作只能用5句话来表达题目所给的全部信息点,但所给的信息点与往年的书面表达相比并不会减少,所以,用5个简单句很难完成任务,必须使用复合句或并列句来综合多个信息点,而且还要照顾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语意上的连贯。从只一点来说,基础写作题对考试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二、基础写作题提出的新要求

1.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包括信息归类、信息排列和信息表达三个环节。对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点,考生首先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信息进行归类,并初步计划将哪些信息放到同一个句子中;其次是将信息进行合理的排列,排列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第三是选择表达的秩序,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这既要考虑语句上能否衔接,还要考虑语意上的连贯。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还要对某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增删,使文章意思连贯、语言畅谈、逻辑严密。

2.运用复杂句子的能力。在整理和归类信息点之后,就需要正确地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综合的表达信息。复杂句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复合句或含有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的复杂句。复合句主要有三类:含有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含有状语从句的复合句,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第二类是并列句或带有并列成分的复杂句。连接并列句或并列成分的并列连词主要有四类:表示意义引申的并列连词,如and,both… and,not only…but also,and… as well,not… nor,neither… nor等;表示选择的并列连词,如or,whether… or,either… or等;表示转折或对比的并列连词,如but,while,whereas,only等;表示因果关系的for。此外,therefore,besides,however,nevertheless,moreover,furthermore,what’s more,in addition,on the contrary,after all等连接性状语也可以在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

第三类是一些特殊句型,如使用强调句、倒装句、含有with复合结构的句子、there be开头的句子、以形式主语it 开头的句子等。

正确使用各种句型,不仅能够完成题目所要求的任务,还能使文章的句式变得丰富、行文更加流畅、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

三、基础写作题的备考策略

在基础写作的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养成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认真审题、巧妙构思、常写草稿、工整书写、仔细核对等好习惯,另一方面在组织信息和训练复杂句子结构方面要多下工夫。下面以“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例,探讨如何备考基础写作题。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假设你最近参加了由某电视台举办的中考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该台准备组织获奖者去北京参加一次英语夏令营活动,下表是这次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

【写作内容】

电视台就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征求你的意见。请按照以下要求用英语以书信形式给予答复。

1.选择适合你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解释你只能参加其中的两项活动(听英语讲座和教外宾学中文),虽然你认为所以的活动都很有意义;

3.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听英语讲座了解英美文化的信息;教外宾学中文因为2008北京奥运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宾想了解中国。

【写作要求】

1.必须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3.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用词不准和句子结构错误是写作失分的“罪魁祸首”。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是基础写作备考的主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可以分步骤进行:

教学内容与过程:

Step one: Greetings and dictation

Step two: 讲练结合,并就学生作文较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讲评过程注意把握好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失分。

Step three: 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适当的点评。

Dear Sir or Madam,

I’m glad to be invited to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①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rranging so many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rner, English lectures, English films, English songs, English plays and helping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② I am sure all the activities will do a lot of good to us students. ③ But it is a pity that I can only take part in two of them, because I will have to 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my research project. ④ I would like to listen to the lectures, by which I will learn some about western culture, and help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as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want to know about China and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⑤ I want to see m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 right after our school finishes in mid-July, so I am going to attend the camp from August 15th to 22nd.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truly,Li ping

第一步:练习写简单句,练就写简单句基本不犯语言错误的“真功”。考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尤其是:“主语+谓语+(其它成分)”;“主语+系动词+表语”。

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 + 连系动词 + 表语,可用于这种句型的连系动词分成两类:表示变化的:turn,become,get,go,stay,remain等;表示状态的:be,seem,look,feel,taste,smell等。

2.主语 + 不及物动词,注意:不及物的短语动词也可用于这个句型,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另这种句型中常有状语,且不用于被动语态。

3.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及物的短语动词也可用于这种句型。但如果短语由“动词 + 副词”构成,作宾语的代词只能置于其中,作宾语的名词则既可置于其中也可置于其后;如果短语动词由“动词 + 介词”构成,无论是代词还是名词作宾语,一律置于其后,如:他考虑了(它)这个计划一夜。

He thought it / the plan over all the night.

He thought over the plan all the night.

He thought about it / the plan all the night.

4. 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一些间接宾语可改成一个由to引起的短语,表示动作是“向谁”做的;一些间接宾语可改成一个由for引起的短语表动作是“为谁”做的。

如:我给他一些钱。/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I gave him some money. / I gave some money to him.

He bought me a book. / He bought a+ book for me.

5.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补,必须注意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宾补的成分,如:n,adj,to do,省略to的不定式,介词短语等。

如表示独一的头衔、职位或身份的名词作宾补时,不用冠词:我们选他当班长。 We made him monitor.

第二步:练习运用复杂句。要提高运用复杂句的能力,考生必须要攻克三个易错点:一是主句与从句之间主谓结构混乱,造成主句缺谓语;二是没有掌握关联词的用法,错用、多用、漏用关联词;三是该使用简单句的地方人为地复杂化,如可以用分词或介词短语来表达的,却偏要用从句。

此外,简单句用得太多,会造成文章读起来乏味。在评卷员看来,同样意思的内容,能够运用比较复杂的句式结构来表达,当然会认为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比只会用简单句来表达要强,评分自然就高。

1.巧用非谓语动词。运用非谓语动词,可以使文句看起来更简洁,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重点更加突出,增加文采。如:I covered my ears, trying to keep the noises out, but failed. (2004年广东卷)

2.巧用with复合结构。“with+名词/ 代词+现在分词/ 过去分词/ 形容词/ 副词/ 介词”结构,常作伴随状语以增加被描绘内容的生动性和情感性,使文章读起来更简洁明了。试以下两个句子:

I couldn’t go on studying because there was so much noise troubling me. (普通)

I couldn’t go on studying with so much noise troubling me. (高级)2004年广东卷

3.巧用复合句。高考评分标准强调使用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复杂性,鼓励考生尽量使用教复杂的结构,并且对由此产生的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如果恰当运用各类从句,就会使文章出彩。如2006年广东卷:What’s more, people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which enables them to send and receive e-mails whenever they like. (定语从句)

4.巧用倒装句、感叹句、强调句、虚拟语气句等。使用这些句式可使文章化平淡为生动,加强语气,使评卷老师感受作者的强烈情感。如以下几个句子:

(倒装句)Only in this way can Internet Bars be well used by people.

(感叹句)I thought, “How hard mum is working! She must be very tired.”

5.巧用排山倒海句式。如能运用一个个排比句、对偶句、不定式或短语,可令文章增色不少,给评卷员眼前一亮的感觉。如: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are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 to make the air cleaner and fresher, and to turn our school into a better place for us to study and live in.

第三步:结构要清晰而流畅,巧用过渡词。众所周知,语言的层次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子,而是语篇。语篇指的是一系列连接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句子正确,要点齐全,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因此,恰当使用好连接性的词语和句子,是使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常用的过渡词语和表达方式:

1.文章及段落起始的过渡词语:to begin with; generally speaking; first of all; in the first place; in general; generally; in my opinion;

2.文章及段落结尾常用的过渡词语:therefore, thus; in conclusion; in brief; to sum up; in a word (注意:要避免在这些短语之前用“so”)

3.常见的表示先后次序的过渡词语:first; second; next; eventually; since then; afterward; meanwhile; therefore; immediately

4.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词语:accordingly;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in this way; consequently; so; due to; therefore; because of; thus

5.常用于比较和对比的过渡词语:in contrast with; similarly; on the contrary; different from; likewise; equally important;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6.常用于表示举例的过渡词语:a case in point; for example; that is; for instance

7.有关描写图表的过渡词语:during this time/ period; apart from; compared with; from the above table/ chart/ graph; on average; below/ above the average; increase/ reduce/ decrease by

8.常用表示强调的过度词语:furthermore; moreover; besides; in fact; indeed; in particular; what’s more; in addition;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三册第二单元
一、课文篇目
《诗经三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二、目标导航
本单元复习重点是鉴赏古典诗歌。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点:1、抒情;2、了解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3、明确鉴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把握作品风格,感悟作品意境,鉴赏作品形式。
三、方法指津
复习古典诗歌要多诵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意境,鉴赏艺术特色。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要点回放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注意其中的对比、比兴手法。
《秦风无衣》是秦国人民抗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注意“赋”的表现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烙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刘兰芝夫妇为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迢迢牵牛星》通过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
《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乐观的精神。
《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六、知识积累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的五六百年间。其诗以四言为主。《诗经》有六义,“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即《诗经》的内容分类。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见于颂和雅;比就是打比方,对人和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兴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楚辞》,是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由西汉刘向编定。“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民歌,至屈原作品问世形成一种文学样式,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联想并采用铺陈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的表现出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乐府诗。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诗或乐府。叙事性是乐府诗的显著特点。
4、古体诗,也叫古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诗;平仄无严格规定;用韵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
5、乐府双璧,指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其中《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收集在南朝宋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木兰辞》收存在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
6、《古诗十九首》,出自萧统编的《文选》。这些诗歌,有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之作,是民歌体的文人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7、作家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提倡“美政”,后被奸臣陷害,两次罢官流放。作品有《九章》《九歌》《天问》《离骚》,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建安时期诗人。他生于乱世,有建国立业大志,后被哥哥曹丕嫉妒陷害,忧愤而死。他的诗歌笔力雄健,词采华茂,讲究形式美。代表作有《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七哀》等,也善辞赋咏散文,有《洛神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字渊明,东晋浔阳柴桑(在现在江西九江境内)人,诗人,私缢靖节。他早年抱有普济苍生的壮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归隐,不复出仕。写有赋《归去来兮辞》。主要成就是诗歌方面,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晚年写散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安宁美好的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诗派的代表,代表作为《短歌行对酒当歌》。
(二)词语积累
非我愆期:qiān 拖延 垝垣:guǐyuán 倒塌的墙 贿迁:财物
女之耽兮:沉溺 渐车惟裳:jiān cháng 溅,溅湿
女也不爽:差错 咥其笑矣:xì 讥笑的样子 隰:xí低湿的地方
姝:美丽shū 俟:sì 等待 娈:luán 美好
修姱:修洁而美好 革几羁:束缚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
皎皎:形容灿烂
络绎:(人、马、车、船等)接连不断
踟蹰chíchú犹豫徘徊 陨落yǔn 岌岌:形容山势高峻

踯躅zhízhú 徘徊 殒身yǔn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

勇剽piāo 暴殄天物tiǎn 指任意,糟蹋东西
飞镖biāo
摽在一起biào 入殓liàn 把死者放进棺材
鱼鳔biào

擢发难数: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不清

童山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

赍jī赠送 伶俜líng pīng 孤单的样子

赉lài赏赐 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姿态美
(三)通假字
《诗经三首》
于嗟鸠兮(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隰则有泮(泮通畔) 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离骚》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亻面规矩而改错(错通措)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扬声沙漠垂(垂通陲) 狡捷过猴猿(狡通矫)
不得中顾私(中通衷)
(四)古今异义
送子涉淇(子 古:你;今:孩子)
泣涕涟涟(涕 古:泪;今:鼻涕)
怨灵修浩荡兮(浩荡 古:荒唐;今:水大的样子)
汝岂得自由(自由 古:自作主张; 今:不受约束)
可怜体无比(可怜 古:可爱;今:值得怜悯)
感君区区怀(区区 古:真情挚义;今: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渠会永无缘(渠 古:他;今:水道)
便利此月内(便利 古:吉利;今:方便)
叶叶相交通(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水陆运输的总称)
(五)一词多义
将子无怒:将——qiāng,请,愿,希望
将 宫使驱将惜不得:将——jiāng,助词,可不译
上使外将兵:将——jiàng,动词,率领
信誓旦旦:誓——誓言

誓不甘休:誓——表示决心,坚决
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
信 怀信亻宅傺:信——忠信
自可断来信:信——信使,此处指媒人
多谢后世人:谢——劝告,劝诫
谢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谢绝,拒绝
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适 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
适彼乐士:适——往,到
知是故人来:故——老朋友,此处指原配丈夫
故 故作不良计:故——故意,有意地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
河汉清且浅:且——又
且 父母且不顾:且——尚且
年且九十:且——将近,将要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且在句首,表示进一层,换个角度议论
不得中顾私:中——通“衷”,内心
中 中有都柱:中——中间
而中道崩殂:中——中途,半中
飞鸟相与还:相与——xiāng yù,结伴
相与 相与为一:相与——相互接交,相互联合
相与目笑之:相与——相互示意
疑义相与析:相与——共同,一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中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学设计”一文,希望“高中高三物理课复习《静电场》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物理课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