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4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四、 教学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5的减法,

查看全文>>>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 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探究新知 (1) 感知线段的特征。 ① 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② 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③ 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④ 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 完成“做一做” (3) 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 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5) 量线段长。 二、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三、 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

要求:在玩的时候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面模型侧面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开始吧!

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重视学生评价)

师:拨动按钮,小朋友们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请小朋友们用小手比一比。(生用手比划。)

4.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让学生再次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

钟面的特点:

①有12个数;

②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

查看全文>>>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 提问引入。 (板书;加减混合)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老师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① 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算? ② 请学生上台板演 ③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计算方法。 ④ 完成“做一做”(点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 出示例4:72-(47+16)= ① 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 ② 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讨论、汇报。 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 ③ 列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积累运用 (1) 口算教材练习五第8题 采取比赛形式,优胜者发小红花。 (2) 计算教材练习五第5题和“做一做”。 (3)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 总结提升 加减混合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 板书设计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课件|视频|试卷 加减混合 67-25+28=70(人)72-(47+16)=9 “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

查看全文>>>

画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 探索新知 (1) 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① 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② 演示,直观感知。 ③ 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 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 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② 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点。 ③ 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三、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查看全文>>>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

查看全文>>>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② 课桌高70米。()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查看全文>>>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

查看全文>>>

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小编准备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数一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范文资讯网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4有关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