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方千米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方千米。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方千米”,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3、能借助计算器,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4、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炼新知

师: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土地面积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①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②:北京的面积大约2万平方千米,天津的面积大约1万平方千米。

③: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

④:俄罗斯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的国家约为1710万平方千米。

⑤: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大约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⑥:香港最小的郊野公园,占地100公顷,那的有多大呢,我真想去看看。

⑦: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

……

师:你们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交流,引出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二、 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说说你心目中的1平方千米有多大?

生:我觉得比1公顷小。

生:我觉得比整个无锡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1、师: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约从我们学校到新街那样的长度为边长所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土地。

生:哇,太大了!

师:不计算,你觉得1平方千米和1公顷比,谁大?

生:当然是1平方千米大,因为1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而1公顷边长是100米。

2、昨天我们大家已经到操场上了解了1公顷的大小,我们知道1公顷是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那么100个昨天我们看到的1公顷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藕塘中心小学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3、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无锡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习十三第7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4、出示你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哪个洲的面积,哪个洋的面积,哪两个洲的面积差不多。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

2、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从教学内容方面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数学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反映出数学的价值,从而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拨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情景的搭建为学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与应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间。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生活化和开放化。

通过对幅员辽阔的美丽家园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并立志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观的教育。新课程还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设计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应用新知识的环节中,本节课不是简单机械的练习,而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巧妙地设问。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创新、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程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欢乐、激奋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更加有信心学好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发展,真正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

fwR816.COm阅读欣赏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

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1、 交流预习作业

2、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1)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学过的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 《补充习题》

2、 每日一题:

有两块地,面积都是0.64公顷,一块是长为100米的长方形,另一块是正方形.这两块地中哪块地的周长长些?多多少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经验,发现问题
⒈ 填适当的单位。
⑴教师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
⑵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⑶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⒉ 罗山宝城广场占地面积约5( )。
二、感受体验,获取新知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三、巩固运用,加深记忆
练习二十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六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与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学具: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两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数学经验。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说一说:
(1)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 ( )。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4)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
(5)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面积单位,你们非常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约20。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
同学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
2、揭示课题:我们要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公顷
1.初步感知公顷,学习例1.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
(1)课件出示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课件出示例1:1公顷到底有多大?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课件出示: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汇报,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那么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2.感悟公顷。
(1)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课件出示: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生板书,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2)领悟公顷阅读有关旅游景点的面积,并进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通过推算、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出示有关资料的图文信息。
①故宫约720000平方米
②济南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大约60公顷。
③*广场占地面积约40公顷。
④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占地面积约为21公顷。
⑤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占地约80000平方米。
⑥济南泉城广场大约17公顷。
(3)总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练习。
(4)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①在“○”上填“>”、“<”、“=”。
8公顷○75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米○3公顷
6800平方米○68公顷
②一个苗圃长95米,宽80米。这个苗圃的面积多少平方米?这个苗圃够1公顷吗?
③学校附近有块长方形的地,长约为150米,宽约为100米,这块地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米?够1公顷吗?
集体订正答案,教师要注意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
(二)认识平方千米
像这类表示一个广场、一个公园、一块土地的面积是,通常用公顷表示。但是,如果要描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面积,还有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统一意见之后班内汇报。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1)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课件演示例2:使学生明确: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课件演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3)了解平方千米主要是用于描述城市、国家的面积。
(4)教学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6 00公顷=( )平方千米
800公顷=( )平方千米
300公顷+900公顷=( )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 )公顷
65平方千米=( )公顷
7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 )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
21平方千米=公顷
450000平方米=公顷
180000平方米=公顷
9公顷=平方米
70000公顷=平方千米
四、总结整理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有疑惑的问题。
2、师生共同整理面积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五、布置课外实践
1、调查所在城市广场占地多少公顷。
2、调查所在城市占地多少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 (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 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第六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第84页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1、2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方千米”一文,希望“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方千米”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