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导航 >

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4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统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3.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 (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 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 “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2.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1.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谈你的收获。 (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第二课时 统计(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 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 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

查看全文>>>

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内容:复习100以内的数,教材第93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第1至8题. 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 2.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 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3题,把它们算出来。(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学生自主分类)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可能有两种答案: (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 3、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4、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5、练一练: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一、2、3题. 三、综合练习。 1、踩地鼠(判断对错)。 (1)54+6=60( ) (2)73-20=71( )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4)23+30﹥53( ) 2、完成书上练习二十第5至8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第二课时:元、角、分和找规律

查看全文>>>

教师是最无私的人。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编写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总结工作得失。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整理,范文资讯网的编辑为你呈上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1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对计数单位个(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及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数数、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通过数老师的手指个数,复习10个一是十。通过数3个同学的手指个数掌握4种常用的数数方法,并渗透在数数时要根据实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数方法。

(二)画圆建立数数的模型、掌握数的组成

1、让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班级学生人数,并渗透在点数时,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让学生画圆表示出班级学生人数

(1)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圆表示班级学生人数。画之前思考,画出的圆怎样摆,能让老师和学生不用数就能看出圆的个数。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几种有代表性的画法当中自己观察比较出那种画法最容易看出圆的个数。

(3)(展示10个10个画的作品)你知道34当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吗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3和4所对应的圆)34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出示老师画的圆每行10个,共9行,再多3个。

(1)让学生观察老师画了多少个圆是怎么看出来的93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老师接着画圆,请学生帮老师数一数,画了多少个。画到99个的时候,故意停下来,现在有多少个圆老师再画一个是多少个你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吗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数数和数的组成巩固练习,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

查看全文>>>

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教案有助于教师备课质量高,很多老师能展现自己的特色,您了解教案的格式都有哪些要求吗?范文资讯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必做

1填一填

(1)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12根小棒,每3根围一个三角形,能围几个三角形?

选做

2想一想,写2个除法算式

(1)三五十五

【教学反思】

关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

查看全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完整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文资讯网编辑筛选出这篇精品“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给读者提供了深度思考,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1949年10月1日)

(2)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19xx年7月1日)

(3)你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导入:这些都是时间单位中的一些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时间单位中的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年、月、日.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学生说一说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个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教师补充说明:(如:从去年春节到今年的春节就是一年,从去年的生日到今年的生日也是一年.从这个月妈妈发工资的日子到下个月再发工资的日子就是一个月.从今天早晨8点到明天早晨8点就是1日.)

(2)教师提问:我们要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应该看什么?(钟表)

要想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应该查看什么?(年历)

教师指出:时、分、秒是时间单位;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

(3)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900年、1999年、2000年和今年的年历卡.

分组观察并讨论:①一年有几个月?

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

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⑤这几张年历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明确相同点:一年都有12个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是31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都是30天.

教师指出: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教师提问:这几张年历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使学生明确:2000年的二月有29天,而20xx、1999年和1900年的二月都只有28天.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年份二月有29天,有的年份二月有28天呢?

学生汇报: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p7-p9例1、例2、例3、例4,课堂活动1、2、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

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排列的?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说是怎样写的。

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写5。

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0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数。

二、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写数读数

三、通过拨珠,探索万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例1

1、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

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在个位上拨五颗。

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

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

2、生看书p7例1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板写,集体订正。

3、师:刚才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写的?

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

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二)教学例2

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六十吗?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

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写0?

生:因为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写0。

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生:读作二百六十

2、生看p7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

师:为什么这个数的十位、个位上都写0?

生:因为十位、个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

师:刚才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末尾的零读出来了吗?

生:末尾的零不读。

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

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遇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板书:电影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21×26=

a

查看全文>>>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

查看全文>>>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

查看全文>>>

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4小学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