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 导航 >

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2024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这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定义,会根据定义判断是不是方程。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突破方法:在实践生活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②等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a×2和a? ( × ) x+x和2x ( √ ) 72×2和72+2 ( × )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1.8+5.2(=)7 3×6(> )19 20+20(>)35 37-17(= )20 a+b(=)b+a 80÷20(<)5 (再观察画有横线的算式左右两边的特征)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课件放映出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提问学生对等与衡的理解 学生会说 相同;一样:相等、等价 。 2、探究新知 教师:大家说说生活种常见的一些称量工具 学生:杆秤、电子秤、天平。

查看全文>>>

简易方程 复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4.判断。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 3×1.5+6x =33 5.6x-3.8=1.8 3(x+5)=24 600÷(15-x)=200 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课后反思: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过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达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建相等关系模型。 1、师出示天平图, 认识吗? 师: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媒体出示三幅图)下面的三幅图中,哪一幅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左右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图略) 学生会选择图3,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图3天平平衡图 图3为什么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么? 100+100=200 图1和图2为什么不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呢? 你也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100+100>100、100+100<500 3、三个式子都是表示物体之间质量的关系,数学上把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脑袋里有等式吗?说一个试试。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还有不一样的吗?(师板书学生说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师:没想到,同学们对等式是这么的熟悉。 二、借助基础,拓展等式外延。 1、下面的几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哪些可以用等式表示?能表示的试着把它写下来,不能的思考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呢? (书上四幅图略) 选一个等式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一种是用语言表达,一种是用数学式子表示,你愿意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突出简洁、清楚) 2、师:的确,这样的一些数学式子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比较:现在写的这些等式与刚才我们说的那些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突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也可能见过,如:用字母表示数中、求未知数x等。 三、进一步拓宽对等式的理解。 1、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李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一些现象,仔细看一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示呢? (师出示四幅生活情境图) (1)铅笔盒与笔记本共20元。 (2)借出的书与剩下的书共150本。 (3)3瓶相同的色拉油,每瓶x元,共8元。 三、明确特征,归纳概念。 其实呀,数学上给这样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方程的意义。(板书) 揭示数学上我们把含有未知

查看全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 查看全文>>>

简易方程 复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4.判断。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 3×1.5+6x =33 5.6x-3.8=1.8 3(x+5)=24 600÷(15-x)=200 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查看全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这个单元中,教材是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这个方法虽然说使得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轨,让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简单。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开了减数和除数为未知数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也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х岁,爸爸40岁。”很多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允不允许学生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时,学生的思维不就又和现在冲突了吗?现在学习的节方程中,学生很容易看见加法就减,看见减法就加,看见乘法就除,看见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给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的学生很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越教越是糊涂,把本来刚建构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么每次在出现的时故意回避吗?

在教学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题目,这题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也能更好理解数量关系。小明今年身高152厘米,比去年长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数。追问: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

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长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据这三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尝试列方程。几乎全班学生都是正确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问学生你对哪个方程有想法?学生一致认为对第三个方程有想法?生1:这个根本没有必要写x,因为直接可以计算了。生2:x不写,就是一个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未知数始终作为一个“解决的目标”不参加列式运算,只能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所以这样的x就没有必要。接着让学生解这两个方程x+8=152 、152-x=8方程 。学生发现152-x=8解出来的解是不正确

查看全文>>>

本节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结合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导出形如ax±b=c和ax±bx=c形式的方程,并结合原有旧知——等式的性质推导出解法步骤,同时利用这些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几课时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上没有问题,说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掌握的比较扎实。但在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缺少一定的分析习惯和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造成在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例题的变式题)时产生较多错误。

通过前后练习的比较、观察,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练习时偏重模仿和记忆,缺少具体分析的意识。从而造成在碰到一些变式题时就明显缺少解题策略,学生在读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思考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而是在记忆中极力搜索“这个问题以前有没有讲过?或跟哪个问题是一样的?”等旧痕迹。然而这些变式题的解答难就难在它与例题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其中的区别和练习,光靠模仿和记忆,那就很难正确解答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重模仿轻分析的学习方式,在练习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注重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表述。教师要强调学生读题后先分析并写出等量关系,每个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都要设计等量关系的分析与交流,从潜意识中使学生重视起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一开始学生可能在分析、判断等量关系时还会模仿例题的形式,因此在学生对基本类型有了一定的感悟后,要有针对性的出现变式题让学生来解决,使其在认知冲突中进一步感悟先分析、判断等量关系的重要性。但同时教师也要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寻找等量关系对于课改后的六年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缺少一定的意识外,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在六年级前很少涉及甚至没有安排过等量关系寻找的内容。正是由于教材中忽视了这方面内容的安排,也就引起了第二个原因——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寻找等量关系能力的培养。等到六年级要大量具体涉及到时,就发现学生很不适应了。如何提高学生寻找题目中等量关系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等量关系的分析能力,除了如前所述要加强意识培养外,还应在具体方法上加以指导。而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等量关系的方法,教材在例题分析中就先借助了线段图来分

查看全文>>>

这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陌生。

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规范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对于稍复杂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 查看全文>>>

1.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 何勇新)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3x,x=3x-4-3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

查看全文>>>

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2024小学5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