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 导航 >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西师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这是奥运会会旗“五环旗”,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二、学习例1

1.一面旗子有5个圆环,2面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面呢???

2.5面旗子有几个圆环,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面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4.根据前面编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5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5×5=

25 五五二十五

5×6=

30 五六三十

??

5×9=

45 五九四十五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

5.提问:①五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21页 第1题。看算式、说口诀。同桌活动,对口令

2.游戏。教材21页 第2题。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5根,摆5次。

每次摆5根,摆7次。??

2.对口令。师——生 生——生 ① 五七——— 三十五

② 5×6——— 五六三十

③五八四十 ——

— 5× 8 8×5

二、巩固练习

1.填空。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练习五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填>,<或=

练习五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 谁先回家?

练习五第3题。①竞赛活动。小组开火车,教师记时。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4题。算一算。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课堂作业

5×3= 7×5

= 5×8=

7×2= 5×6= 6×5

8×3= 5×9=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 练习五5——9题

教学目标:

1.会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熟记1——5的乘法口诀。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5题

1.请把口诀补充完整。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填的情况。

2.读口诀。①横着读 。 ②竖着读。

3.观察:这些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背一背。①横着背 。 ②竖着背。

二、综合练习

1.找新家。连线

练习五第6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2.算一算。

练习五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8题。①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③完成书上的空。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9题。算一算。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思考题

1.小组活动。讨论填空。

2.反馈情况。

四、课堂作业

5×3= 7×5

= 5×8= 7×3= 3×4= 6×5= 8×3= 4×9=

五、自由熟记口诀。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4.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这些小朋友从小就这么爱科学,你也想参加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⑴瞧!小红也参加气象小组了。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搞小实验?谁能列算式?为什么?

① 同桌互相

说。 ②板示 5×4=20 ⑵小红有事走了,科技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还有4个5人吗?哪该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5+5+4=19


5×3+4=19??比3个5多4

fwr816.cOM展读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 2+2+2+2=□×□ 7+7+7+7=□×□

5+5+5+5+5=□×□ 8+8+8+8+8+8-8=□×□ 5+5 =□×□

2.先读下面的算式,在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4×3 3×3 5×2 3×5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来就会又对又快。

2、教学例1.(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共摆5把。

(2)数一数你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 ) ( )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师讲解:①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

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②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③摆3把、4把、5把小伞各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试着编出他们的口诀。

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3把雨伞,是3个5,乘法算式是3×5或5×3,口诀是:三五十五。

生:4把雨伞,是4个5,乘法算式是4×5或5×4,口诀是:四五二十。

生:5把雨伞,是5个5,乘法算式是5×5,口诀是: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回报,完成板书。

+5 +5 +5 +5

5 → □ → □ → □ → □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④小结: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1×5、2×5、3×5……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师: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

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汇报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

师:对啊,这样很有顺序的,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汇报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汇报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

师: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多了5。(引导学生从口诀的意思说)

3.熟记口诀。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自由读背、全班背、指名背、开火车)

4.师生对口令游戏。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2、把口诀填完整。

一五()(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二十五 二五( )( )

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填写。

3、看算式,谁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并知道使用那句乘法口诀)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四、课后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眞棒,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强调)

今天我们学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课间或回家,可以和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做拍手对口令的游戏来熟记5的乘法口诀。既轻松玩耍,又练习了口诀,你们愿意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在前面我们编出了1~3的乘法口诀,利用编口诀的经验猜一猜4的乘法口诀一定有哪个字。
学生:有4。板书:四教师:括号里可以怎样填?
二、试编口诀
出现汽车图。
教师: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请根据四在小组内编一编,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正方形,看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2个呢……你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三、交流
教师:你们编好了吗?哪些组愿意把你们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写出口诀和应用这句口诀可计算的乘法算式。
学生1:我们编出了四四十六这句口诀。我想1辆车有4个车轮,4辆车就有16个车轮。用这句口诀可以算4×4=16。
学生2:我们编出了“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我想1个正方形有4根小棒,6个正方形有24根小棒。用这句口诀可以算4×6=24,6×4=24……
四、探索规律
教师: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口诀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按顺序排列4的乘法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口诀,你能发现什么?同组讨论,再交流。
教师:你能按规律去记住这些口诀吗?用2分时间,看谁记得快。 学生独立记口诀。
教师:我们来对口令,看谁的口诀记得好。
师生间、生生间按顺序和随意抽的形式对口令记口诀。
五、应用口诀
教师:下面老师说乘法算式,你能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吗? 学生:能。
教师:4×8。 学生:四八三十二。
教师:8×4。 学生:四八三十二。……
六、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和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快到元旦节了,幼儿园正准备开联欢会。张老师买回一筐苹果,一共有24个。
二、小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课件展示)“筐里有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筐里有苹果24个,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教师:要算一共可以装多少盘,怎样列式?
学生:24÷6。
教师:24除以6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4人小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学生汇报。
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1盘放6个,2盘放12个……把所有的苹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盘,所以24÷6=4。
学生2:我们想6乘几等于24呢,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教师板书:24÷6=4(盘)想:四六二十四]
教师: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
学生2:我开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
学生4: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学生:我们喜欢想口诀的方法。
教师: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现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里放几个?”教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24÷4=
教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吗?自己说一说24÷4怎样算。
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24÷4这样算,我想4乘几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教师板书:24÷4=6(个)想:四六二十四]
三、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有24,4,6这3个数。
学生:我们发现可以根据4×6=24,算24÷6=4,24÷4=6。
学生:我们组觉得乘除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学生:4×6, 24÷6,24÷4,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教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观察得真仔细!你能说出几组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吗?同桌说后,请几个同学说。
当学生说出3个算式后,教师问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四、课堂活动
1第1题:分鲜花
教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突出,老师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些礼物(出示花瓶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礼物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教师: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请1人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教师: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学生:三四十二。
2第2题:开锁
老师把题目的钥匙贴在黑板上,把锁制成卡片发给部分学生。
教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有5把钥匙,哪把钥匙上的口诀能打开你手中的锁,你就把手中的锁贴在哪把钥匙的旁边。比一比,看谁贴得又对又快。
教师:真能干,我们的书上还有很多把锁,你能顺利打开吗?请试一试。
(学生完成第84页第2题)
3看卡片说得数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六、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增长了什么本领?
七、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习十六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较熟练地选择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
教师:今天,小猫的儿童用品商店开始营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
教师:小猫的商店里东西可多啦,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是几元一个?
学生回答略。
二、提出问题,探索求商的方法
1小灰兔买胶水(课件出示)
小灰兔来到商店,它拿着18元钱。小灰兔:我有18元钱,想买几瓶胶水,小朋友,请帮我算一算,可以买几瓶胶水?
[板书:18元可以买()瓶胶水]
学生:我会算,18元可以买6瓶胶水,因为每瓶胶水3元钱,18÷3=6(瓶)。
[板书算式:18÷3=6(瓶)]
教师:18除以3得6,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同桌交流后,请2人说是怎样算的。
[板书:三(六)十八,商是6]
教师:计算18除以3得几,我们只要想3的口诀就可以了。(课件出示)小灰兔:“小朋友,谢谢你们!”
2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教师:你们能根据这些商品的价格,提出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老师提要求:下面,我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4个人轮流提问,其余的同学列式解答,看哪个组合作得。
(1)分组提问解答。(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
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提问时,其余小组的学生要准备好作业本和笔列式计算。老师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把学生提的问题写出来,当学生列式后,重点问学生是怎样算的。如果学生提出了“谁的价格是谁的几倍”这样的问题,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并说: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或者我们再过两节课来解决。
教师小结:小朋友不仅问题提得好,而且计算得又对又快,真能干!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的时候,只要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就行了。
3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面的两个小题三、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集体算、单独算、开火车算。
(2)练习十六第3题。
当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让同桌在练习本上互相出题给对方做。
(3)练习十六第4题。
做之前同桌先说说发现了什么,再独立完成。
(4)练习十六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5)练习十六第6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3、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第1题至第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
2能进一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棒来分一分。(每个小朋友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再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活动后汇报:
学生1: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2根。8÷4=2
学生2: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8÷2=4
学生3:8根小棒,每2根1份,分成4份。8÷2=4
学生4:8根小棒,每4根1份,分成2份。8÷4=2
教师:通过分小棒我们写出了除法算式,你们是怎样算出这些除法算式的商呢?
学生:用乘法口诀。
教师:对!用乘法口诀可以又对又快地求出除法算式的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一群小朋友去餐厅吃饭)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班的小朋友就餐,其中一个班是48人,每桌坐8人,另一个班是45人,坐5桌。
教师:现在,要求能坐几桌,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48÷8=45÷5=板书:48÷8=□45÷5=□
教师:你能很快算出48÷8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呢?
学生:用乘法口诀来算。
教师:用哪句口诀可以算出结果?
学生:想“六八四十八”,所以48÷8=6。
板书:48÷8=6(桌)
[点评: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体现数学内容的现实性,并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45÷5的商怎样算?
学生:也用乘法口诀算,五九四十五,所以45÷5=9(人)。
板书:45÷5=9(人)
教师:你能结合上面的计算说一说,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课堂活动展示主题图。
小猴和小熊在数自己的小棒,小猴说我有63根小棒,小熊说我有63根小棒。
教师:看图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小故事吗?
学生1:小猴有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学生2:小熊有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教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算式。
学生活动后交流。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哪句口诀算?
学生1: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学生2:用“七九六十三”可以算出结果。教师:对比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都是将63根小棒平均分。
学生2:小熊是将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算算每份几根。
学生3:小猴是将63根小棒,每份9根,算算可以平均分几份。
三、巩固练习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
1完成练习十七第6题
出示:24个小朋友乘车去春游的图。
教师:你能不能开动脑筋帮帮他们,该怎样租车?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学生1:都坐小轿车,4人一辆,24÷4=6,需要6辆。
学生2:都坐面包车,8人一辆,24÷8……
教师:你是怎样求商的?
2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教师:小朋友们的方法都不错,让我们和这些小朋友一起去春游。(课件出示)春游的小朋友看见公路边一匹小马在拉车。(练习十七第1题)
教师:你能帮助小马很快拉完车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说说用的口诀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第7题
(课件出示)现在我们来到小河边。(练习十七第2题)
教师:小马儿遇到了什么难题?帮帮它吧。
教师: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可是小马儿还有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它解决。(课件出示)
小马儿说:我有56个大鸡蛋,准备一个星期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个呢?(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一个星期有7天,56÷7=8(个)。
4完成练习十七第9题
(课件出示)树林里的两只小刺猬想请春游的小朋友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十七第9题)
教师:小刺猬想请你们算什么呢?
学生1:小刺猬有36个梨,6次背完,平均每次背几个?
学生2:另一只刺猬想把36个梨每次背9个,平均背几次?
教师:该怎样帮助小刺猬?用哪句口诀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练习十七第3,4题
四、反思小结
教师:在这节课中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
五、独立练习。
练习十七第5题
六、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2.编制口诀。

思考: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如果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

①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根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熟记口诀。

(1)对口诀。(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和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快到元旦节了,幼儿园正准备开联欢会。张老师买回一筐苹果,一共有24个。
二、小组合作,探索求商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课件展示)“筐里有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筐里有苹果24个,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教师:要算一共可以装多少盘,怎样列式?
学生:24÷6。
教师:24除以6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4人小组商量,也可以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学生汇报。
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1盘放6个,2盘放12个……把所有的苹果放完后,正好放了4盘,所以24÷6=4。
学生2:我们想6乘几等于24呢,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
[教师板书:24÷6=4(盘)想:四六二十四]
教师:你怎么一下就想到了四六二十四呢?
学生2:我开始想到四五二十,比二十四小,就再想大些,四六二十四。
学生4:我先想四七二十八,比二十四大,就想小些,四六二十四。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学生:我们喜欢想口诀的方法。
教师: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现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里放几个?”教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24÷4=
教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吗?自己说一说24÷4怎样算。
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24÷4这样算,我想4乘几等于24呢,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教师板书:24÷4=6(个)想:四六二十四]
三、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里都有24,4,6这3个数。
学生:我们发现可以根据4×6=24,算24÷6=4,24÷4=6。
学生:我们组觉得乘除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学生:4×6, 24÷6,24÷4,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教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观察得真仔细!你能说出几组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吗?同桌说后,请几个同学说。
当学生说出3个算式后,教师问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四、课堂活动
1第1题:分鲜花
教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突出,老师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些礼物(出示花瓶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礼物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教师: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3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交流完后,请1人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教师:这3个算式都可以用哪句口诀来算?
学生:三四十二。
2第2题:开锁
老师把题目的钥匙贴在黑板上,把锁制成卡片发给部分学生。
教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有5把钥匙,哪把钥匙上的口诀能打开你手中的锁,你就把手中的锁贴在哪把钥匙的旁边。比一比,看谁贴得又对又快。
教师:真能干,我们的书上还有很多把锁,你能顺利打开吗?请试一试。
(学生完成第84页第2题)
3看卡片说得数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六、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增长了什么本领?
七、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的乘法口诀


1,2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学生1:我两根两根地数,因为6双12根,往后数2个,13,14,7双就有14根。
学生2:我用加法算的,多1双筷子就加上1个2,6双有12根,12+2=14,7双就是14根。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加数都是2。 学生 2: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 。学生3:算式越来越长。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1:我是根据加法算式得到的。学生2:看着小兔的表格,也可以得到。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学生1: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学生2: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学生3: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教学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一文,希望“西师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数学乘法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