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下册教案,2024五年级下册教案

五年级少年闰土教案【篇一】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6-16节,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点击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 细读雪地捕鸟

① 相机点击聪明能干

② 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

③ 这么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把他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 细读看瓜刺猹

① 相机点击机智勇敢(出示看瓜刺猹图)

② 指导朗读:啦啦(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③ 对话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填表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4、师引: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像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钓 车塘捕鱼、捉泥鳅等等)

5、师引: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①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②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③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

④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⑤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6、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四角的天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点击画面: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查看全文>>>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邮票的张数 年 月 日 编号: 教学课题: 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 2x-x=3的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2x-x=3这样形式的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 =6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 x 张邮票,姐姐有3x 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答:姐姐有邮票135张,弟弟有邮票45张。 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五年级下册词语复习

1、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2.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 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3.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老态龙钟、虎背熊腰、如花似玉、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骨瘦如柴、大腹便便、面黄肌瘦、其貌不扬、蓬头垢面、弱不禁风。

4、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

查看全文>>>

课 题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手不释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理解“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3.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正音。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5.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整理与修改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预设(1):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

查看全文>>>

课 题

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揭题。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整理与修改

教 学

过 程

设计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整理与修改

教学

反思

查看全文>>>

课 题

5*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整理与修改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

查看全文>>>

课 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整理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 揭示课题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

查看全文>>>

枣 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3.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 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关于男孩 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关于枣儿 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

查看全文>>>

天窗

教材说明 〔解题〕 《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1921年加入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发展革命文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贡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文协(作协前身)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表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结构的,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略介绍天窗的来历及结构。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语意理解〕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这3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1、2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源了。第3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局部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

查看全文>>>

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查看全文>>>

五年级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五年级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五年级下册教案,2024五年级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