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2024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 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 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 教师导学 (3)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

查看全文>>>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叹。 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来我在设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这一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掌握的比较好的。 到最后总结部分,我让学生归纳作者写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说,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通过赞扬火烧云赞叹什么了,学生马上回答说赞美大自然。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 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秀美 俏丽 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 柳梢 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红蜻蜓》 1、导语:简介日本。 2、欣赏或范唱歌曲《红蜻蜓》。 3、学唱二声部歌谱。 4、练习均匀的气息:每人准备一张纸条,放在嘴

查看全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

查看全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2.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3、听歌曲范唱,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4.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5.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6、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7、完整听琴演唱歌词。 三、 表演歌曲《采菱》 1、 为歌曲伴奏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为什么这样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2、 学生用乐器伴奏,选出演奏得好的同学 3、 分小组用歌舞表演。评选出的好的一组 四、小结:这又是水乡一景。从歌声中让我们领会了水乡的美丽,同学们回去后唱给父母听一听,看看你唱得怎么样?

查看全文>>>

教 学 目 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 材分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 一 课 时(总课时 )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 二 课 时(总课时 )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

查看全文>>>

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2024四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