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 导航 >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2024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范本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2.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3、听歌曲范唱,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4.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5.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6、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7、完整听琴演唱歌词。 三、 表演歌曲《采菱》 1、 为歌曲伴奏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为什么这样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2、 学生用乐器伴奏,选出演奏得好的同学 3、 分小组用歌舞表演。评选出的好的一组 四、小结:这又是水乡一景。从歌声中让我们领会了水乡的美丽,同学们回去后唱给父母听一听,看看你唱得怎么样?

查看全文>>>

《秧歌舞》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10、课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文字或音响)。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这具:手绢、扇子) 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查看全文>>>

《唱山歌》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讲述《东郭先生》的故事;安排角色。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东郭先生》的故事。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二、学生讲故事

阶段目标:让学生了解《东郭先生》这个故事的梗概。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音乐(四年级)培训资料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

三、教师唱故事

阶段目标:完整地感受整个音乐剧的旋律。

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

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

阶段目标:为下节课的表演打下基础。

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

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有猎人还有农夫 还有一头毛驴。

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

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下节课我们就要表演这个小小音乐剧,我们今天已经分配好了角色,请大家回家各自准备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3页歌曲《我的村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我的村庄》,了解越南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并简单学习六拍子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起伏不断的优美旋律。(课件展示歌词内容的图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我的村庄》。 教学难点: 掌握6/8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1 2 3 | 3 4 5 | 5 6 5 4 | 3 2 1 ‖ 同 学 们, 你 们 好, 黄 老 师 您 好! 2.全班用自制的沙锤复习三拍子节奏(各组轮流),分两种形式,1是各组逐一加入,2是全班1次。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三拍子节奏。 二、导入 1、师配乐朗诵一首小诗,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听后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朗诵《我的村庄》) 师:最近啊,黄老师发现了一首特别优美的诗,想送给四(2)班的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好,那么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同学们能不能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然后告诉老师,这首诗歌里面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村庄呢? 生:好 师:那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享受。 师:老师朗诵完了,谁能告诉老师,里面描述的是怎样一个村庄呢? 生:绿树丛丛,河水,树荫 师:这样的村庄是不是很令人向往呢? 生:是。 师:那么今天,黄老师就和四(2)班的同学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村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这首歌是一首越南歌曲,越南是我国的邻国,与我国山连山,氺连水,是我国的友好邻邦。 三、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歌曲并学习6/8拍 (1)聆听《我的村庄》,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越南歌曲,听完请你们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是多少拍子的?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是多少拍子的呢? 生: 师:好,那全班一起来回答吧 师:四(2)班的同学可真厉害。 (2)学习6/8拍并试着跟老师划6/8拍指挥(出示课件)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拍子,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先来看看示意图是怎样画6拍子的?我们跟着指挥示意图一起来划一划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

查看全文>>>

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 生: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2、 京剧的伴奏乐器 l)、说一说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3、 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3、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工夫? 生: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栏目给大家带来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2024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