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秀美 俏丽 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 柳梢 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

查看全文>>>

第二单元

习作题目:

1、春天的小河(小雨)

2、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习作要求:

1、指导学生抓住形、色、声等写出春水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2、指导学生展开大胆、神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的特点,使习作有声有色。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习作习作目的

1、生动、具体、有条理地写好一件事。

2、捕捉事物的鲜活点,让习作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活泼生动。 习作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习作内容:

习作指导

习作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春雨的特点

孩子们,春天是个迷人的季节,“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不湿杏花雨。”你们喜欢春雨吗?谁能说说春雨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形、色、光等方面说说春雨的细小,珍贵。) 二、交流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资料

1.孩子们,像“春雨贵如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农谚、格言、诗句很多,她们在丰富我们的语汇的同时,也在向我们传达着春天的信息。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2.孩子们的积累真多。(出示孩子们交流的农谚)看看这些农谚有什么特点?我们也试着编一个吧!

3.指名说说自己编的农谚,教师相机点评(要与春天、农业有关,语言要简练)。

三、同桌互说、互听、互议。 四、范文欣赏

《抢春水》 《三月桃花水》

第二课时

习作内容:

练写指导

习作过程:

一、丰富材料、抓住重点

孩子们,春天是美好的,花开了,树绿了,小河又开始流淌了。用你的眼睛、你的心灵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吧,充满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松的眼睛,也正欢迎着我们投入到她热情的怀抱呢!

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春水展开的,几篇课文也都和春水有关,所以我们这次习作就来写写春水吧。

1.指名读“笔下生花”的内容,说说题目的要求。

2.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春水的语句和写法吧,说说你的收获。

3.思考2分钟,你准备选择哪个题目,结合冬冬的话,说说怎么能把春水写得生动具体、有声有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按一定顺序; 抓住形、色、声、光等; 大胆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引用诗句、格言、农谚等)

二、乘兴写作,体验欢愉

第一个选题:写春天的小河(小雨??)

后面的括号里提供的是备选内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写,如小溪、池塘等。 既然是写春天的小河(小雨??),就要根据春天这个季节的特征,抓住春天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 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 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 教师导学 (3)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

查看全文>>>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

查看全文>>>

第一单元 走遍千山万水·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

查看全文>>>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二、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三、重难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具体安排:《古诗词三首》 3课时《桂林山水》 2课时《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 5课时五、教学措施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 查看全文>>>

unit 1 a new student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句型who's that…? he's/ she's … are you a …? yes, i am. no, i'm not进行对话,学会性别类和职业类的单词。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的交际用语。 日常交际用语:welcome to our school. 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come down. all right. don't climb trees again. yes, sir. i'm new here. 知识点整理 四会单词(9个) 1、new 新的 2、student 学生 3、teacher教师 4、boy 男孩 5、girl 女孩 6、 doctor 医生 7、nurse 护士 8、woman 妇女;女人 9、man 男人 三会单词 1、our 我们的 2、who 谁 3、tree 树 4、climb 攀登;攀爬 5、sir 先生 6、right 对的,正确的 词 组 1、our school 我们的学校 2、that woman 那个妇女 3、in the tree 在树上 4、a new student一位新学生 5、climb trees 爬树 6、come down 下来 7、who is =who’s 8、you are =you’re 9、woman (复数)women 10、man(复数) men 四会句子: 1.who’s that …? he’s/she’s … he’s/she’s a … 理解点睛: 当你见到远处的某人,想向别人询问他(她)是谁时, 可以使用who’s that…?这一句型。这一问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 boy,girl,woman,man等,这时,我们可以用he’s/she’s…这一句型来回答。 例子:(1)who’s that boy? he’s mike. he’s a student. 那个男孩是谁? 他是迈克。他是一个学生。 (2)who’s that woman ? she’s miss li. she’s a teacher. 那个女的是谁? 她是李小姐。她是一个老师。 2.are you … ? yes,i am./ no,i’m not. i’m a … 理解点睛:are you

查看全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英语课。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英语学习的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转变时期,心理上略为叛逆,总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养成都比上一年级好,但是还有大多数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把英语与语文数学科等同对待,学习态度极不认真。情况不容乐观。

2、教学上的一些的困难

词汇量较大,很多学生不能够认读。教过之后再来认读大部分同学不能掌握。

3、家庭辅导的缺乏家长与教学配合的同步辅导是直接影响教学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少了家长的课外督促与辅导,学生课堂所学只靠课堂来复习,不只占用更多课时,而且学习效果不好,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回生得非常快,学习自觉性也不高。

二、教学工作

1、工作态度本学期来,我认真对待英语课堂的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了解学生情况,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书写作业中,开始让学生抄写句子,当出现大小写不分的情况时,及时给学生分析,重视对学生书写规范性的培养;抓好课前3分钟和英语朗读,在朗读方面学生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不足之处

1、只管教学,不抓辅差。

只希望学生能自觉学习,没有严格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检查,没有想办法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在辅差这一块做得非常不足。以后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辅差工作。

2、作业布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紧张感,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今后要加大力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争取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查看全文>>>

诗意的童年是彩色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策划案 文/段天喜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31篇文章,其中“一主”人教版教材中课文5篇,《同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文章16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教学这组教材的目的:(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丰富语言积累;(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诗意童年”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情感式诵读”为重点,完成31篇文章的阅读。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教学目标】 1.读背单元导读。 2.精读《儿童诗两首》,感知本单元主题“诗意童年”. 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同主题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班长的苦恼》等。积累背诵《童年》。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2.学会怎样表达诗意童年。 【教学准备】 ppt课件、mp3音乐《童年》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自学《儿童诗两首》中的生字、词语,熟读诗歌。 一、单元导入(方法:读一读,背一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单元,首先我们来读一读单元导读(出示单元导读: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那么,童年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首优美的小诗《诗意童年》。 2.诵读单元导读(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进行批注式阅读。 3.背诵单元导读。(2分钟) 二、批注式阅读学习《儿童诗两首》,精读指导《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读一读:生自由读诗、指名分小节读诗。 2.想一想:想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2024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