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2024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本文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收集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历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 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问题和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芦叶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幸福是什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文章内容: ⑴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⑵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结: 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⑷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⑸ 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⑹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2、演课本剧: ⑴ 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⑵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⑶ 汇报演出。  3、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评价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可以。)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

查看全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2024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