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 > 导航 >

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2024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

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

教学计划有助于新手教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时间一下子就要到新学期开学了,教师们需要对新学期的教学有个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要写些什么呢?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比较权威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资料,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5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篇2)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

查看全文>>>

篇一:20xx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三官桥小学 龚维新

20xx.3.3

一、 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共有学生36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查看全文>>>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

王丽同学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绩124108136132

她这四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行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

设疑:老师知道这组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们猜猜他在这组中可能排在第几?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朋张炎赵丽

成绩/m36.834.725.824.724.624.123.2

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刘云同学排在第几?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适吗?(不合适)想想办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较,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介绍中位数

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公式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

查看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也许"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就是你要找的,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

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4.6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

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把4.6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6.8。

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

预设:2.40.8(一位一位)、1.920.9(两位一位)、0.450.6(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

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

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

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

查看全文>>>

喜怒哀乐回首顾,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过去这一学期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辛酸和喜悦相伴,失败与成功并存。兹总结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主要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我一直自觉地坚持政治学习,注重道德修养。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落实到行动中去。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使自己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加强了育人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争当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贡献。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及时学习领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怎样当好一名优秀教师。 继续积极参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讲课、听课、评课及家访,不甘示弱,忙得不亦乐乎。 (二)教育教学方面 这一年中,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数学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二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得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例如三年有个学生叫乔康。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似的。学

查看全文>>>

分数的意义 总42(电36)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

查看全文>>>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

查看全文>>>

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

范文资讯网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2024五下数学人教版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