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 > 导航 >

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2024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

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参考]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汇集五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一】

一.复引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你们知道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谁能够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63,27,18等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但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通过观察个位是无法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来学。(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出示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100以内数表,组织学生交流,并呈现出学生已圈出的3的倍数的百以内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质疑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在表中圈出了3的倍数,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观察,小组交流。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表,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说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从交流中学生可能发现了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1,2,3,4,5,6,7,8,9,0都有,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1)你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4.总结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甚至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326,4242,3678……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

查看全文>>>

我们精选的“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一定能够给您带来极大的惊喜,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1)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

但在补充习题上,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根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第二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成功。

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2)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

查看全文>>>
分类,让数学探究更有价值——《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 张益趣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 吗?(学生答不出) 生2: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师:懂了。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那21253是不是3的倍数,能迅速判断吗?(生无语) 师:看来,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帮助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是有价值的呢?(学生陷入沉思) 以上学生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从单一分类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寻求3的倍数的特征,却没有意义。大部分学生是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 查看全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1)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

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像

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学生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学生发现也不是很难。教材中有提示,学生回家预习后也会清楚叙述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始我们先采用课本上百数表来研究,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数太多,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

查看全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1

“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中只有摆正了师生关系,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本节课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一是从师生活动的时间分配上,二是从分层探究、有针对性的适当引导上。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气氛始终处在民主、和谐之中,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探究方式,

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2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

查看全文>>>

经过栏目小编的反复推敲和打磨这篇“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老师们确保每堂课正常进行,就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让我们相信这篇文章对您会有所帮助!

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接着我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3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

查看全文>>>

身为教师一定会以身作则,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内容,对于编写教案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1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效果一般。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2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

查看全文>>>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

查看全文>>>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查看全文>>>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

查看全文>>>

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

范文资讯网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2024有关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