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范文资讯网准备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六》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小组交流,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一课》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二、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 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查看全文>>>

人教版课标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 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 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p5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上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水平面。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

查看全文>>>

  人教版课标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 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 “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

查看全文>>>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

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

2、 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 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 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 文字

b、 图案

c、 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 (主要构成) c、文字 (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a、 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 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7)小组汇报。

“现在请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书上的作业。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数五年级上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