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导航 >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钟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钟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2.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3.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感受歌曲《枫桥夜泊》的思乡情绪及表现方法。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1)视唱第一乐段。

(2)欣赏歌曲并比较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4)合着音乐朗诵朗诵。

(5)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1)欣赏由电子琴演奏的《灵隐钟声》,听一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再欣赏一遍,感受古寺钟声幽静的意境,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感受。

(3)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古诗。

4、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北国之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音乐家莫扎特》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简述音乐家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代表作品。
2、能学会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并和同学一起积极参与歌曲的表现活动。
3、能认真听赏《土耳其进行曲》感知音乐情绪的转换,知道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点:
学唱《渴望春天》,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歌曲《渴望春天》的第三乐句的变化音。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代表作品。
1、出示莫扎特画像。
2、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这位音乐大师?
3、板书的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归纳评价学生的发言。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情况,纷纷上台介绍莫扎特。(包括他的籍贯、主要作品、童年故事等。)
让学生课前搜集,主动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唱《渴望
春天》


感受《渴望春天》。

学习旋律
师:现在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随着莫扎特《渴望春天》那优美流畅的旋律,去感受春天来临的喜悦。
1、播放《渴望春天》,出示文字题:
(1)歌曲是几拍字?
(2)歌曲的情绪怎样?
(3)作品描述了什么?
2、呈现《渴望春天》的歌谱。
3、老师归纳歌谱特点:共四个乐句,结构为:a + a1 +b +b2。
4、弹奏旋律。
5、挑出第三乐句的减四度“4 ﹟1”等难点。
聆听音乐,思考并交流对歌曲的感受。
找一找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复句?
说说旋律的基本走向,并随琴轻轻划拍视唱旋律。
练唱第三乐句,突破难点。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节拍、情绪、情感等特点,初次获得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初步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学习歌词。
1、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
3、为学生示范第三乐句变化饮的特殊表情。
4、设问: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
归纳: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随琴跟唱歌词。

体会变化饮的运用在这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讨论怎样演唱,然后跟录音演唱全曲,体会莫扎特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提高学生对音乐细节的感受、上能力。

歌曲表现。
1、讨论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丰富和完善这首作品?怎样表现?
2、巡视学生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播放音乐。
分小组讨论,选择不同是角色和任务进行协商、创造。
分角色扮演小树、小河、紫罗兰、布谷、夜莺,“我们”等形象,戏剧性地表演和再现歌曲的内容和情境。
体验音乐表现的快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感受、欣赏和把握能力。


听赏《土耳其进行曲》。
师: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听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1、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出示思考题:
(1)乐曲的基本情绪怎样?
(2)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播放A、B、C三段音乐,请学生说说每段音乐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节奏铿锵有力、气势宏伟。
(2)活泼轻盈、节奏富有弹性。
(3)跌宕回旋、流动不息。
3、再次播放《土耳其进行曲》。
1、说一说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的基本情绪,并说一说从听觉上感受乐曲共由几段音乐组成。
2、分段听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听音乐并进行律动:听到A段音乐跺跺脚,听B段音乐拍拍手,听到C段音乐拍拍腿,以示区别。
体验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风格,感受各段音乐的特点。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学唱和听赏了他的作品,下节课将听赏他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法国民谣变奏曲》,了解变奏曲的特点,尝试根据已有节奏为乐句进行变奏联系。我们下节课再会!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