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课 题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手不释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理解“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3.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正音。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5.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整理与修改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预设(1):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

查看全文>>>

课 题

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揭题。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整理与修改

教 学

过 程

设计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整理与修改

教学

反思

查看全文>>>

课 题

5*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整理与修改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

查看全文>>>

课 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整理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 揭示课题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

查看全文>>>

9 夜 色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夜 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4)引导认识新偏旁“厂”。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会认字。

2.学生初步感知夜色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

3.学生通过汇报读、比赛读、轮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诵读过程中,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理的变化,朗读语气也发生变化。

4.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胆”读三声;“窗”是翘舌音;“偏、乱、像、窗”是三拼音节;“原”是整体认读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窗”既是三拼音节,又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拼读生字。

(4)自由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我来读一读。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4.我知道带有“厂”的生字。

厂—( 原 )()()

三、指导书写,集中识字(用时:

查看全文>>>

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查看全文>>>

鲜 花

教材说明 〔解题〕 《鲜花》是一篇颇有新意的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出国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因脚伤发作而失败,她以为这次回国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人献花。然而,在她十分失意的时候,机场一位女服务员仍然热情地把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捧到她面前。文章说明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说,胜利与失败同样重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奋发拼搏,就会赢得未来的胜利。 本文用一个名词“鲜花”作标题,但作者不直接描述鲜花,却写了一件与鲜花有关的事,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创意之所在。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鲜花应献给英雄。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一个女体操运动员因出国比赛失败,回国下飞机后沮丧、愧疚而垂着头走在队伍后面。这部分交代了她曾拿过两项冠军而接受鲜花,又交代了这次比赛失败是脚伤发作造成的,还交代了她因失败而沮丧、愧疚、怕见崇拜者的心理。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女运动员接受机场女服务员献上的一束鲜花,她抬起头。这部分着重写女运动员与女服务员的对话,写献上鲜花的神奇力量。 〔语意理解〕 “鲜花,理应赠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能献给一个失败者吗?” 一句话自成一段,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鲜花不可能献给失败者。献花是一种礼仪形式,表示人们对成功者、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肯定与鼓励,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崇敬、热爱的情感。肯定、鼓励、崇敬都针对成功而言,不可能针对失败,这是常理。本文用这句开头,为下文作了铺垫,暗示下文会有一个打破常规的事发生,可能有人把鲜花献给失败者。这样开头,极新颖,也极具吸引力。“凯旋”,胜利归来。 “由于她怕见人,就走在队伍最后面,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记者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明显地感觉到受到了冷落,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呢?” 这两句话描述她下飞机后的境遇与心态。第1句描述她的境遇。这句很长,有6个分句。前5个分句与第6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写人们对她这个失败者的态度是冷淡的,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丧与愧疚的原因。原本就觉得失败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愧对父老乡亲,现在人们又冷落、淡然,这就更使失败者无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开”,是“冷落”的表现。人们敬爱英雄、成功者,鄙视、冷落失败者,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

查看全文>>>

人 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

查看全文>>>

这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

查看全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范文资讯网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