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查看全文>>>

课前谈话(自由)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 《妈妈,洗脚》 2、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配乐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引读——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查看全文>>>

课题

电脑美术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

教学具准备

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

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

查看全文>>>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2、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 游戏比赛活动。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2、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

查看全文>>>

触摸春天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1、创设“叫卖”的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卖东西?引出叫卖的歌曲。 2、欣赏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 3、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演唱第二乐段连续切分节奏时要注意用较长的气息来歌唱。 4、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二) 表现歌曲 1、分小组讨论设计“叫卖”的形式。如卖什么东西?怎样吆喝?演唱什么歌曲等?(除《木瓜恰恰恰》外,还可有台湾歌曲《卖汤圆》、墨西哥的《卖玉米饼》。教师可提供录音资料) 2、分小组表演汇报、评价。 3、板书设计:木瓜恰恰恰 卖汤圆 卖玉米饼 4、课后小结 随笔:学会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本歌曲,并了解了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2、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 1、听用常规乐器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两段音乐,分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简介电子合成器。 3、第一遍欣赏人声与电子合成器《尼罗河主题曲》,有什么感受? 4、哼唱主题a。 5、第二遍欣赏全曲,进一步记忆主题a旋律。 (二)了解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音乐文化知识。 1、由教师或学生介绍有关埃及或尼罗河的知识 2、欣赏埃及的民间音乐。 (三)第三遍欣赏全曲,启发学生谈谈欣赏了乐曲后体会。 (四)板书设计:尼罗河主题曲 (五)课后小结 随笔:认识了电子合成器,熟悉了它的音色,了解了一些与埃及、尼罗河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蜻蜓》。 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 教学目标: 1、运用均匀的气息合唱《红蜻蜓》。 2、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了解一些日本的代表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学唱二声部歌谱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生命 生命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2024人教版小学四年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