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 > 导航 >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2024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

倒数的学习以及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学习主要是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准备,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找清单位“一”是很重要的内容,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上一次《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汲取各位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这节课的设计及讲解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程中来,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因此,这一节课,我做出了如下的调整:

1、能让学生说的问题,就减少我说的机会,比如在分析这道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一说自己在这道题中找到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请同学们和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这一环节,孩子们能在分析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将问题所求的内容也作为获取的信息,这个举动对我的鼓舞很大,也更有了放手让学生去做的信心。

2、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外,还设计了两次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说的过程其实也是听的过程,孩子们互相讨论,互相说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发现自己的思路的优点以及自己思路的弊端,这样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进步。这种方式也是在老教师的提醒下开始进行改变的,不仅对我是提升,对于学生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3、一题多解,启发孩子们不要思维定势。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我改变了以前一道题只讲一种思路的方式,而是在课堂说,让学生说自己的思路,从而将一题多解以及数形结合的思路渗透给学生。

4、课堂引入不再是直接以复习的方式,而是听取老教师意见,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穿插在其中,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小故事的引入而进入课堂。

5、放慢语速,让孩子们紧随我的思路。

6、板书适量,过多的文字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反而会使得课程显得冗长而累赘。

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本节课相对于上次课而言,有了更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引入过于生硬,没有很好的完成故事以及课堂的衔接。 2、没有重点强调出单位“一”,对后面的课程讲解会有一定的影响。

3、放手不够,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说的机会。 4、线段图应多讲解多运用,这样更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向各位教师学习,不断的反思自己,也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自己不断的进步。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

王丽同学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绩124108136132

她这四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行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

设疑:老师知道这组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们猜猜他在这组中可能排在第几?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朋张炎赵丽

成绩/m36.834.725.824.724.624.123.2

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刘云同学排在第几?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适吗?(不合适)想想办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较,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介绍中位数

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

查看全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五年下读后感作文7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五年下读后感作文 篇1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在那里没有人喜欢他,他要挨饿、挨打、挨冻。他想写信给爷爷把他带回去,可是信上没有写出收信人的地址,信怎能寄出去呢?从中,我看出凡卡的童年是那么悲惨,同时也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统治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早晨吃一点面包,中午吃的是稀粥,晚上吃的又是一点面包。我读到这里不由地想,吃这些东西怎么能饱呢?我又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在家里有父母和奶奶的爱护,每天自由自在在学习、玩耍。这一切,凡卡又怎么会感受得到呢?他觉得待在贫穷的爷爷怀里,总比日日夜夜又着老板娘好,可是,这只不过是凡卡的梦。他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幸福?

凡卡和我同样是在这片蓝天下,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的黑暗造成的,在世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儿童,像小音乐家扬科,他们是多少可怜啊!真希望全世界的人民能手牵扯着手,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全世界的儿童都等到幸福、快乐。不要让凡卡那悲惨的、不幸的童年,在我们新的全世界,新的世纪不再发生。

我们现在的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读好书,长大后,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五年下读后感作文 篇2

刘亮程在静谧的夜晚,守着心灵的那一方净土,开始回忆那些永恒的美丽,对一朵花微笑,给大树一个大大的拥抱,黄沙梁,他的故乡,承载他一切忧愁与快乐的故土啊,他将一切的爱给了这块并不富裕的土地,这座亲切而又真实的山村。他以融入大地的.方式来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生命远景。而他打开的每一扇门窗,总是含住那遥远而荒凉在身后的黄沙梁。他是带着一座自己的村庄上路的。对他而言,全部的学识就是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他之所以把村庄当作进入世界的第一站,是因为他相信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至此,也就不难理解他的一句话:“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作者没有上过大学,只读过几年初中。这看似一个遗憾。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认为同龄人在大学

查看全文>>>

教学计划有助于新手教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时间一下子就要到新学期开学了,教师们需要对新学期的教学有个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要写些什么呢?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比较权威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资料,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5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人教版(篇2)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

查看全文>>>

《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

查看全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第四单元

庐山区实验小学 曹雅婷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珍珠鸟》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2、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

查看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也许"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就是你要找的,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

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4.6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

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把4.6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6.8。

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

预设:2.40.8(一位一位)、1.920.9(两位一位)、0.450.6(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

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

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

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

查看全文>>>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

查看全文>>>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2024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