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 导航 >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202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范本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小数近似教学反思精选”,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数近似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不足之处:

1、 练习时间有点少。

2、 个别辅导不够。

小数近似教学反思 篇2

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刚讲完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引导学生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让学生自主讨论、相互交流。最后总结得到: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

3、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此外,要保证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和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正确率高

查看全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4.67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 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11.7÷2.6=4.5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6,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第3题:算一算,比一比。 0.72÷12=( ) 2.4÷4.8= 0.72÷1.2=( ) 0.24÷4.8= 0.72÷0.12=( ) 0.024÷4.8= 2、例题: 妈妈购买萝卜和西红柿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小黑板) 品种 萝卜 西红柿 单价(元) 0.55 1.2 总价(元) 1.1 3 师:买萝卜多少千克? 列式:1.1÷0.55= 提出: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被除数呢? 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买西红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 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 3、练一练 先说出下面各题怎样移动小数点,再计算。 4、综合练习。 (1)第1题。 口算,集体订正。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6.1÷ 0.05 1.8÷0.24 (3)实际应用。 世界上的鸟是鸵鸟,一个鸵鸟蛋约重1.5千克。一个鸡蛋约重0.05千克。一个鸵鸟蛋的重量是一个鸡蛋的几倍? 5、作业 练习十八第2、4题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随堂练习

查看全文>>>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 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 投影出示题图。 ① 比○多几个? ② 怎样列式。 二、 新课教学 (1) 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 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 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 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 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 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 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 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 苹果比梨多3个。 ② 白兔比黑兔多2只。 (2) 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 听录音,口答。 ① 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 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 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 12面 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查看全文>>>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2) 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 (2) 在贴纸板上操作: ① 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 ②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 (3) 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个。 二、 新授 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 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① 按题意摆学具。 ② 列式计算。 12-4=8(面) (3) 小组汇报。 (4) 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 巩固练习 (1) 填空后齐背诵: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计算。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四、 拓展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2-4=8(面) 想:三班和一班同样多时应是( )面,去掉4面应是( )面。 答:三班得了8面。

查看全文>>>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 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 投影出示题图。 ① 比○多几个? ② 怎样列式。 二、 新课教学 (1) 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 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 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 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 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 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 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 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 苹果比梨多3个。 ② 白兔比黑兔多2只。 (2) 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 听录音,口答。 ① 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 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 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 12面 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查看全文>>>

老师,如果您是天上美丽的太阳,我们就是地下可爱的小草,是您给予我们新的生命。教师在上课之前必现会准备好上课教案,写教案需要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写好一份教案需要我们多多学习!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小数近似教学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数近似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不足之处:

1、 练习时间有点少。

2、 个别辅导不够。

小数近似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

查看全文>>>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22页例2,课堂活动的第2题及练习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 学生1:我今年10岁,身高大约140厘米。 学生2:我的体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1万元。 学生3:我们学校有学生2125人。 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学生:10、 3、2125是准确数,大约140、36千克左右、大约1万是近似数。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3100万,中国大陆总人口约13亿等都是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点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学习材料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感受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突出其学习价值。] 二、学习新知 1探索“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1: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 学生2: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 学生3: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五十三万”和“五十万”谁比较合适? 学生1: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 学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 学生1: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 学生2: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 学生3:对,当千位上的数达

查看全文>>>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202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