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2024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范本

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

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小编准备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数一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

查看全文>>>

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

查看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6元减3元等于3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查看全文>>>

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简易方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定义,会根据定义判断是不是方程。 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突破方法:在实践生活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 ②等式 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 )就画“√”,不同的画“×”。 a×2和a? ( × ) x+x和2x ( √ ) 72×2和72+2 ( × ) 2.在下面各题( )的里,填入“<”、“>”或“=” 1.8+5.2(=)7 3×6(> )19 20+20(>)35 37-17(= )20 a+b(=)b+a 80÷20(<)5 (再观察画有横线的算式左右两边的特征) 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课件放映出 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提问学生对等与衡的理解 学生会说 相同;一样:相等、等价 。 2、探究新知 教师:大家说说生活种常见的一些称量工具 学生:杆秤、电子秤、天平。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可以在正式教学前提前制定适合自己的教案。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

查看全文>>>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查看全文>>>

函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 ,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 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点子图则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查看全文>>>

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2024小学5年级上数学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